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下)
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下)
三、《阅读》、《语言与表达》测验的编制
1.本测验命题的双向细目表
本测验的《阅读》分测验、《语言与表达》分测验的命题细目表均由“能力因素”和“材料载体”两个维度构成,分别见下列表4、表5。
双向细目表的纵向一列:
首先,表示的是各个分测验在整体组合测验中的地位、内容和性质。即《阅读》测验在前,表示该测验倾向于“一般学能”,着重考查语文活动中接收理解方面的能力;《语言与表达》测验在后,则表示该测验倾向于较专业化的“学科能力”,着重考查语文活动中语言技能和表达方面的能力。
其次,表示的是每个分测验中的学能因素及其排列的层次关系。即《阅读》测验由五个因素构成,它们之间的先后次序表示了阅读行为中主客体作用的程度。《语言与表达》测验也由五个因素构成,它们之间的先后次序则表示了语言表达的某种难易程度(《语言与表达》测验中“写作特点”因素原排在最后的位置,但在实测结果的因素分析中其负荷量居于第二个位置,其原因可能是该因素采用的是主观题型,评分方式与客观选择题不同所致)。
再次,表示的是每个因素的测验项目,在本报告实测结果的统计分析中亦称为测验变量。这些项目与双向细目表中横向的“材料载体”的对应关系,表示了该项目的能力在本测验中主要体现于该学科材料性质的阅读或表达活动中。
双向细目的横向一栏:
表示的是本测验两个分测验在使用材料载体方面的情况及其占测验总分的比例。具体说明见下文几点论述。
表4 《阅读》测验的命题双向细目表
自然科学学科
社会人文学科
题值
分值
%
文言文
1.整体把握
①一般事理关系获得(19、21、35、36)
②一般事理关系评析(17、22、38、40)
4
4
《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下)》相关文章
- › 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上...
- › 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下...
- 在百度中搜索相关文章: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下)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相关分类
语文教学反思 推荐
- · 《木兰诗》教学反思
- · 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 · 《7的乘法口诀》教学反思四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后反思
- · 《窗前的气球》教学反思
- ·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二
- · 《慈母情深》教学反思
- · 《藏羚羊跪拜》教学反思
- · 《揠苗助长》教学反思
- · 《童年的发现》教学反思
- · 《卡罗尔和她的小猫》教学反思
- · 《海洋—21世纪的希望》教学反思
- · 北京的春节教学反思
- · 《桃花心木》教学反思
- · 《冬阳·童年·骆驼队》教学反思
- · 《夜莺的歌声》教学反思
- · 《蝙蝠和雷达》的教学反思
- · 儿童诗歌两首教学反思
- · 《富饶的西沙群岛》教学反思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