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下)

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下)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825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这种考法的最大好处在于:它利用了其它学科领域的主题(TOPIC)给考生以一个崭新的测验刺激。就本测验编制的试卷而言,涉及京剧史、经济学边际理论、气象物理、文言文小说和政论文、语言美学、古代地理、古代视觉心理学、遗传基因、笛卡尔解析几何等等方面,如此广阔的范围对任何一个被试都是不可记诵复现的材料。在新情景、新问题之中,被试依赖的是既有的“过去的”语文功底,但是以“研究的综合的方式去解决问题的(ACT)”,是指向“未来的”。这就是本测验追求的预测功能。
    3.低词频文言文测题材料的作用
    本测验

www.nx899.com

采用一定分值比例的文言文材料,一方面是因为本测验作为“学科学能”测验(区别于“七五研究”的“一般学能”的概念)必须容有高中语文课程大纲中的有关文言文的要求。众所周知,在大学学习中,如同用语文去学习其它学科一样,用文言文去研究各种文字材料是十分实用的一种能力。这方面台湾的国语国文考试要比我们的高考更为重视。
   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利用文言文材料是为了降低测验中文字的词频,造成一定的难度。词频即文字的使用频率,常用字频率高,非常用字频率低。这是国外词汇类测验(常含有智力测验)、语言类测验或文学类测验的一个重要的考查项目。例如,一些研究指出美国SAT考试的词频与GRE考试的词频相当。
    鉴于我国目前还没有考试用的词频用书。我们适当地配置一些文言文的测题,如《阅读》测验中的“冉氏烹狗记”、《语言与表达》测验中的“词语类比”和若干语段,就是为了加强词频方面的研究。在本报告“实测结果分析”部分中可以看到,文言文表示的词频与测题材料的学科性质一样不只是测量的载体,它会渗透于语文学能而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能力因素。
    4.题型与命题思路举例
    命题思路是指结合题型规则设计某项考查内容的具体方法。为了减少评分误差,本测验《阅读》分测验和《语言与表达》分测验除了两题作文题之外的所有测题均采用多项选择题。我们认为一些传统考法中的论述题是可以用专业化的命题技术而转化成选择题的。本测验命题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文本、题干与选项的交互作用
    选择题的一般考法是从文章、片段、题干等给出材料中引出问题,在选择项中寻找答案。而本测验的部分测题则是在选择项中产生问题或情景,反过来引入文本,然后在对照中作出回答。例如《阅读》测验第8题:
    ……(原文)
    8.你认为下列哪一种说法,与你在本文中所体察到的情形是不一致的?
    (F)就是一代名角,“倒了嗓”(唱坏了嗓子)无处搭班,也就人老珠黄随遇而安去了。
    (G)也有些曲目是倡扬妇女解放、新式婚姻和天赋人权的,但多半掺杂着君主立宪的思想。
    (H)国弊民穷,权贵当道,时有敢怒而不敢言的,唱戏的也就借得古战场悲凉的戏文一吐为快。
    (J)茶楼、戏馆、书场等一派热闹的景象,就连大栅栏的车夫们也会滑头滑脑地唱两句戏词儿。
    这一题给出的是一篇介绍清末民国初年时期京剧发展状况的文章,原文以记叙史实为主,略带议论抒情。本题选择项中的四段情景是原文中没有的,但我们要求考生在理解原文的基础上进一步“体察文章的情感与倾向”(此为阅读能力因素之一)并作出回答。
    这类测题还有《阅读》中的第13题、38题,《语言与表达》中的第19题、29题、35题等等。
    ②词语(或概念)关系类推题
    本测验对词汇方面的考查,除了使用部分低词频文言文材料外,更直接的作法是对词语(或概念)关系的考查。相应的题型称为类推题。这是借鉴美国SAT类推测验和反义词测验的一种测题。我们对其所作的改造是,将词语的反义或同义关系也看作是一种类推关系,换言之我们把类推测验和反义词测验合二为一。如《语言与表达》分测验中的第7题、11题等:
    7.希望:绝望的
    (A)皈依:虔诚的(B)尊敬:统治的
    (C)机智:幽默的(D)欢虞:忧郁的
    (E)淡漠:踌躇的
    11.风向标:风向
    (A)温度计:水银(B)速度计:踏板
    (C)沙漏:沙(D)气压计:热量
    (E)日晷:时间
    ③文字或篇章结构的编辑修改题
    这类测题有点像改错题,但它不仅是给出材料在词语或语法修辞方面的局部的问题,而更多的是整体的结构方面的问题;不仅是是非问题,还是如何能“更好”、“最好”的问题。故称为编辑修改题。
    设计这类测题的意图是为了使传统的写作测验中的一些考查内容,即本测验《语言与表达》分测验中有关“表述结构”和“惯例修辞”方面的能力项目,能用客观题型来加以考查。例如《语言与表达》测验的第29题:
    ……(原过渡句)
    29.第【三】节分述中作者隐含着递进的意向,即笛卡尔几何不仅是代数在几何中的应用,而且因为引入变量而产生质变。为此,你认为下列哪一句过渡句最能表达该含义?
    (A)上述问题,并不仅仅是一个方程对应着唯一一个线段的作图问题,因此
    (B)上述问题,仍然属于古典的几何作图范畴,即一个方程对应着唯一一个线段。然而
    (C)上述问题,并不局限于几条线段对应着几个方程的作图问题,因为
    (D)上述问题,还是在欧几里德几何作图的范畴,因为几条线段必须找出几个方程。
    这段文字,其实是要求先把“一个方程对应一个线段”的意思完结了,然后通过“然而”一词引出一个新的层次,从而烘托笛卡尔的功绩。显然读过渡句考查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安排。这类测题还有很多,不再例举。
    ④提纲与片段式的作文题
    这一题型是本测验唯一采用的主观评分式的题型。我们认为尽管上述选择题能部分地替代传统考试包括写作在内的一些论述题,能部分地表现被试的主体意向(选择在一定场合中是有主体性的),但这毕竟是被试在有限的、界定的给出材料范围内的自由;而那些更多的出自个体需求和价值观念的“立意、取材、策略和个人行文风格”方面的行为表现,即本测验《语言与表达》分测验中关于“写作特点”方面的能力特征,是不可能通过选择题考出来的。
    再者,直接书写出来的东西也是将各种观念形态的能力兑现为能力的实际表现的有力的证据,这在遣词造句方面的考查是尤为重要的。
    本测验这一题

www.nx899.com

上一页  [1] [2] [3] [4] [5] [6] 

,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下)

《语文学能组合测验的编制——“阅读”和“语言表达”部分的研究(下)》相关文章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