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茶馆》后的分析
读《茶馆》后的分析
12-20 17:08:47 浏览次数:423次 栏目:读后感
老舍(1899——1966),满族人,出生于北京,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
老舍先生在“五四”时代就已经开始文学创作,但真正的文学活动是1926年在英国开始的。
这一年他发表了以讽刺幽默见称的第一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抗日战争以前,著有长篇小说《赵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曰》、《二马》、《猫城记》、《骆驼祥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等,其中《骆驼祥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为了适应抗日的需要创作有意转向剧本和通俗文学,写了《残雾》、《面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问题》等剧本。此外,还创作了长篇小说《火葬》。解放战争时期,他完成了巨著《四世同堂》。新中国成立后,老舍先生以巨大的政治热情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担任过政务院教委员会委员、人大代表、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副主席、北京市文联主席等职位。与此同时,他还以饱满的革命激情致力于戏剧的创作,写有《龙须沟》、《神拳》等十多个剧本,热情赞扬了祖国的新生,赞扬了党和人民的伟绩。但老舍先生这位杰出的人民艺术家,在“文化大革命”中,惨遭林彪、“四人帮”的打击迫害,不幸致死。
他的牺牲,对我国文艺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失。常听老实说,如果老舍先生活着,很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每次想到这些我都觉得太遗憾了。
《茶馆》:
《茶馆》是老舍先生话剧代表作之一,写于1957年,发表于同年七月《收获》杂志上。自《茶馆》问世以来,在国内多次公演,深受观众欢迎。周恩来总理曾给于很高的评价。1980,北京“人艺”在西德等国家访问演出时,所到之处,交口称赞,载誉西欧。一些国家的评论家赞誉它是具有“世界水平”的“不朽之作”。《茶馆》在艺术上别具一格,在思想内容上,也富有深刻的现实教育意义。它能让人们看见中国苦难昨天的同时,进而启迪人们珍惜幸福的今天,向往光辉的明天。
《茶馆》的社会背景:
《茶馆》主要写的是中国历史社会生活,旧社会人们的生活,他的社会背景是从戊戌维新后写起的,直到抗日胜利,历时近半个世纪。作品通过北京一个大茶馆的兴盛和与有关人物的升沉变化的叙写,侧面反映了这段时间的中国社会现实,并揭示了黑暗腐败的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制度必然要被推翻被埋葬的历史规律。
其中三幕话剧,每一幕都承担了一个“埋葬”任务,作者也巧妙的应用了“埋葬三个时代”,刚巧与当时的三个统治时期相一致——中国所经历过的清朝、北洋军阀和蒋介石三个统治时期。
剧本第一幕写的是戊戌政变后的清朝时代。
剧本通过政变后的一天在茶馆中发生的人和事,体现出这个时期的阶级矛盾和社会状况:特务、打手任意打人捕人,栽赃诬陷;就连太监都是一幅盛气凌人的样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甚至荒唐的要娶老婆;帝国主义者在大肆倾销货物、贩卖鸦片、在幕后操纵封建官吏。一些经济上困难的老百姓沦落到卖儿卖女。政治上毫无人身权力就要挨打受辱。这个时代就如剧中人所说的“你完啦!”
剧本的第二幕的开始时,是经过十几之后,中国进入了更悲惨的第二个时代,也就是北洋军阀统治的时代。剧本第二幕反映的就是这个历史时期的社会现实。
辛亥革命虽然将清朝帝国送进了坟墓,但国家和社会并没有因此安定和进步,胜利果实落入了反动军阀手里。帝国主义列强趁袁世凯刚死,群龙无首,政局混乱之际,各各支持自己的代理人,大打内战,形成互相乱打、不讲理的局面,而他们只知道自己的利益。特务、走狗比早年更加猖狂。同样在于路茶馆里,照样有大批的人在战祸中流离失所,男女难民乞食街头,无辜的学生被抓走。连那曾经生意兴隆的王掌柜,现在也厄运临头。茶馆“改良”后还没开张,巡警、特务、散兵游勇就接二连三的趁火打劫。都会说明这个社会是恶人的天堂,人民的地狱。它与满清一样注定要被埋葬。www.nx899.com欢迎您访问, 欢迎您访问,
第三幕写的是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统治下的北京成立的惨况。
经过八年抗战,中国人民取得了胜利。可是前门赶走了浪,后门有进了虎。日本侵略者刚走,国民党就接踵进了北京城。它们经济上已接受“逆产”为名,大肆搜刮人民财产,掠夺民脂民膏;政治上实行法西斯特务统治,疯狂反共反人民。中国人民仍处于水深火热之中。
剧本以触目惊心的事实,揭示了以沈处长为代表的统治阶级和人民群众水火不相容的阶级矛盾。
剧中的沈处长是国民党北平市党部委员、宪兵司令部的处长。它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一条凶恶走狗,是一个集官吏、流氓、强盗与医生的恶棍。它作为管理、强盗,既可以接受秦仲义的“逆产”,又可以抢夺王利发的茶馆;作为流氓,他除了本人花天酒地外,还是“花花联合公司”的董事长,专门经营北京乃至全国各大城市的买卖青年妇女的勾当。从这个人物可以看来,当时的社会的黑暗。此外,居中写了大批特务、打手、流氓、地痞之类的人,虽然他们的身份职业不同,但无一例外不是统治阶级的走狗和奴才。他们虽然都是社会残渣,但比当时社会上任何善良正直的人生活得都好,也比他们的父辈更有“出息”。正如小唐铁所说;“我们是应运而生,活在这个时代,真是如鱼得水!”
在群魔乱舞、鬼蜮横行的同时,广大人民以比以前任何一个时代更加灾难深重。学生无端遭受毒打;教师穷得吃不饱肚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名厨师找不到工作,只好去给人满为患的牢狱里做饭;名义人混不到饭吃,好东西都失传了;。尤其是茶馆主人王利发、秦仲义和常四爷这三个同病相怜的老朋友碰在一起,他们一腔悲愤无处发泄,为了悲悼自己的不幸,三个老人异常悲伤地自撒纸钱,自唱葬歌,来了一个自奠自葬。这个场面含义也非常深奥,作者在让他们埋葬自己的同时,也埋葬了万恶的时代。
在这一幕里,作者除了“埋葬”之外,哈通过抗大利和西三游击队这一方面,透露了康顺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王大栓、周秀华等人投奔游击队等情节,展现了中国人民不愿做奴隶的光明前景,中国将走上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
《茶馆》的人物:
《茶馆》的创作特点是一人为主,而不是以事为主。
在《茶馆》众多人物中,茶馆主人王发利是贯穿全局的主要人物,也是老舍先生着力刻画的形象之一。它在体现老舍先生的创作意图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王利发从二十岁继承父业,成为裕泰茶馆的掌柜,到抗日战争后茶馆被抢夺,悲愤而死,一生经历了“三个时代”。他有过兴盛,也有过没落,结局是悲惨的。他的悲剧不在于他本人,而在于它所处的那个时代,他是被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制度所吞噬了的一个人物。
作为一个茶馆的掌柜,王利发是很称职的。他是旧社会里的精明、经验丰富的北京茶馆老板的形象。为了生意兴隆和发财致富,他的教导:“在界面混饭吃,人缘顶要紧”,因此他待人接物,圆滑、变通,谁也不得罪。凭着这一条,他与来茶馆的三教九流的人物都相处得很好,茶客们乐于来他的店里喝喝茶、歇歇腿,消磨打发无聊的时光。这使得裕泰曾一度生意兴隆。王利发的精明干练,还表现在善于适应形势,顺应潮流。每逢逆境,他就用“改良维新”的办法来应付他。
,读《茶馆》后的分析
- ·上一篇:孝字今昔谈——读论语有感
- ·下一篇:读《方与圆》有感
读后感 推荐
- · 读《1995-2017夏至未至》
- · 杂感于多样(2017年全国高考优秀作文)
- · 《项链》读后感
- · 《生命的追问》读后感
- · 观书有感
- · 《雪国》读后感
- · 《儿女》读后感
- · 莫泊桑《羊脂球》--读后感
- · 说说余光中《乡愁》
- · 天才出自勤奋:《天才》读后感
- · 《自然辩证法》导言及《反杜林论》读后感
- · 人生怀想——读《边城》有感
- · 《上下五千年》读后感
- · 《时间简史》读后感
- · 中国古代文学:《诗经》简介
- · 人性的善与恶——《复活》读后感
- · 《文化苦旅》读后感
- · 《朱自清散文—飘零》读后感
- · 鲁迅的《灯下漫笔》--读后感
- · 读《繁星春水》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