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免费教学案-灯下漫笔(节选)

语文免费教学案-灯下漫笔(节选)

12-20 17:39:02  浏览次数:642次  栏目:高二语文教案

  4.但实际上,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

  提示:“‘人’的价格”内涵是指老百姓不受强盗官兵的愚弄,不再沦为牛马,甚至不再是奴隶,而能够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充分享受做人的资格,获得做人的尊严,实现当家作主的梦想。

  5.中国的百姓是中立的,战时连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属于哪一面,但又属于无论哪一面,强盗来了,就属官,当然该被杀掠;官兵既到,该是自家人了罢,但仍然要被杀掠,仿佛又属于强盗似的。这时候,百姓就希望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

  提示:这段话揭示了老百姓遭受官兵蹂躏的悲惨命运,讽刺国民的麻木不仁和奴性性格,批判国民缺少反抗精神。

  6.假使真有谁能够替他们决定,定下什么奴隶规则来,自然就“皇恩浩荡”了。

  提示:“奴隶规则”是指“怎样服役,怎样纳粮,怎样磕头,怎样颂圣,总之,是“有一个一定的主子,拿了他们去做百姓,——不敢,是拿

www.nx899.com

他们去做牛马,情愿自己寻草吃,只求他决定他们怎样跑”,并且“除了老例的服役纳粮之外”,不受“意外的灾殃”。

  7.百姓是一遇到莫名其妙的战争,稍富的迁进租界,妇孺则避入教堂去了,因为那些地方都比较“稳”,暂不至于想做奴隶而不得。

  提示:这段话揭示了当时的现实,仍是强盗官兵交互为祸的时代,老百姓仍处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悲惨境地。

  二、总结

  本文情感基调:对老百姓的深深同情;对封建历史的愤怒批判;对现实复古主义者的无情抨击;对青年的热切呼唤;对中国未来社会充满必胜的信心。为了充分表现这丰富的情感内涵,作者使用了个性化的语言,这主要表现在:1.形象性,用极为形象的语言进行高度哲理化的议论;2.概括性,把中国历史概括为两个时代,高度浓缩;3.准确性,用词准确形象,入木三分。再加上双关、反语等修辞手法和幽默、讽刺等表现手法的运用,使文章语言情理交融,富有力度。
教学设计示例二

黄卓然

  教学目的

  1、 领会文章的深刻思想

  2、 激发学生的民主意识

  3、 训练学生的探究思维

  重点和难点

  1.“人”的价格(即真正意义上的“人”)

  2.人的三个等级:

  人

  奴隶(牛马)

  下于奴隶(不及牛马)的东西

  教学方法

  谈话法、讨论法

  教学课时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 导言:从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再到鲁迅照片的赏析

  (毛泽东对鲁迅的评价:“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二) 质疑释疑:

  1. “第一、二样时代”是什么样的时代?它们有什么特征?其共同本质是什么?

  明确:

  第一样时代: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

  (即乱世,兵荒马乱 ,奴隶规则被毁得粉碎,强盗官兵任意屠杀百姓。)

  第二样时代: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即治世,天下太平,有一定的主子和规则,百姓纳粮磕头,意志却被主子宰割。)

  共同本质:始终是奴隶(牛马)。

  2.文章举出了哪些时代例子属于“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你能否再作些课外补充?

  明确:

  课文中:五胡十六国、黄巢时(唐末)、五代、宋末、元末、张献忠时(明末)

  课文外:春秋战国、秦末、汉末、安史之乱、清末、民国

  3.你理解“第三样时代”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

  明确:

  “第三样时代”即: 中国百姓有“人”的价格的时代,把“人”当“人”的时代,百姓活着真正体现了“人”的价值的时代。换言之,民主、自由的新时代。

  4.作者说,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是奴隶,到现在还如此……你是如何理解“人”的价格的?

  明确:

  “人”的价格:即“人”的价值,“人”之所以称为“人”的本质,有“人” 的尊严,“人”的权利,能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命运。

  5.文章论述了这样一个深刻而重大的问题,是通过一件什么事引出来的?这两者之间有何内在联系?

  明确:

  通过一件日常生活小事(钞票打折换银元吃了亏反而非常高兴)引出来的。

  “钞票打折换银元吃了亏反而非常高兴”与“人变成了奴隶贱了身反而万分喜欢”有其内在的相似处:自身受到了损害不痛苦反而快乐。

  这种心理,看似反常,实则合理。人们为避免最大的灾祸,宁愿选择较为次之的损害,从而获得一种超越期望的满足。

第二课时

  一、目标: 杂文的写法与练习

  二、步骤:

  (一)杂文的写法:

  通过典故、趣闻、寓言、传说引申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说古道今,就实避虚,联系现实,针砭时弊。

  如何通过鲁迅所提供的这个“钞票换银元”的故事,提炼出自己的思想?

  (讨论,提问)

  (二)

www.nx899.com

关于鲁迅思想核心的探讨

  鲁迅原名——树人

  鲁迅思想核心——立人

  “树”和“立”是同一意思,都是使动用法,即“使人树”、“使人立”。“人”即“国民”,在鲁迅看来,中国国民从来就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无论是阿Q、孔乙己,还是祥林嫂、闰土。鲁迅一生追求目标,就是改造国民的“灵魂”,使之“立”起来。

  (三)练习

  1.完成课后练习三

  2.比较分析《记念刘和珍君》所蕴涵的感情
附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附2:几个相关概念

  人文主义:肯定人是世界中心,主张思想自由和个性解放。

  人本主义:主张以人作为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把人放在第一位。

  人道主义:提倡关怀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具体为:自由、平等、博爱。

教案点评:

  这是一篇忧愤深广的杂文。鲁迅以深邃的目光,穿透几千年中国的历史风云,凝结成一个痛苦的结论:中国人的历史不过是在“想做奴隶而不得”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怪圈中恶性循环,中国人从来就没有走出过这个怪圈,中国百姓从来就没有做过一回真正意义上的“人”,顶多不过是奴隶(或叫“牛马”)。文章最后,寄深切希望于青年改变这一悲哀的现实,创造一个全新的民主社会。学习这篇文章一定要让学生领会这一精神实质。鲁迅的思想是如此深邃,鲁迅的文字是如此含蓄,中学生理解有一定困难,这就需要学生之间的思想碰撞和教师的适时点拨。
 

探究活动

《灯下漫笔》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语文免费教学案-灯下漫笔(节选)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