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蒲柳人家(节选)

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蒲柳人家(节选)

12-20 17:40:50  浏览次数:319次  栏目:九年级语文教案

www.nx899.com

练习说明

一、如果你读过《水浒传》,你就会明白宋江、吴用、李逵为什么外号叫做“及时雨”“智多星”“黑旋风”。在这篇课文中,何满子的奶奶为什么号称“一丈青大娘”?爷爷为什么号称“何大学问”?作者用了哪些肖像、动作和语言描写来表现这两个人物的性格?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由人物的外号出发,把握人物性格,体会小说的艺术表现手法。

奶奶一丈青大娘个高脚大,身强体健,性格豪爽,爱打抱不平,这种女中豪杰的形象,与《水浒》中的著名女将一丈青扈三娘颇为神似。爷爷的外号带有戏谑的性质。他貌似关公,脾气性格也像关老爷一样,侠肝义胆,仗义轻财,慷慨豁达,爱打抱不平,甘为朋友两肋插刀。同时善于讲故事,想像力丰富,编起故事来生动曲折,引人入胜,因此得了个“何大学问”的外号。而为了和这一外号相称,他还真穿起了长衫,说话也咬文嚼字起来,让人忍俊不禁。作者采用了精彩的肖像、动作和语言来刻画这两个人物的性格。可以让学生把有关的语句画出来,仔细体会其作用。

二、仔细品味下面几段文字,体会这篇小说的语言特色(如词语和句式的选用、修辞方法和语言风格等),再从课文中找出类似的语段加以体会。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体会小说在语言运用上的高妙之处。

1.一丈青大娘勃然大怒,老大一个耳刮子抡圆了扇过去,那个年轻的纤夫就像风吹乍蓬,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满脸开花,口鼻出血,一头栽倒在滚烫的白沙滩上,紧一口慢一口气,高一声低一声呻吟。

这段话中的动词用得非常生动传神,“抡圆了”“扇过去”充分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的怒气和力气,纤夫“转了三转”“拧了三圈儿”“栽倒”“气”“呻吟”,则写出了奶奶一丈青大娘这一巴掌的威力,读来令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

2.何满子是一丈青大娘的心尖子,肺叶子,眼珠子,命根子。

这段话以活灵活现的民间口语与俗语,说何满子在奶奶一丈青大娘心目中的地位,突现了一位爱孙如命的奶奶的形象,用词活泼简洁,凝练而富有动感,充满乡土气息。

3.何大学问人高马大,膀阔腰圆,面如重枣,浓眉朗目,一副关公相貌。

这句话继承了中国传统说唱艺术的特点,讲究压韵和对偶,多用四字句,用词造句文白相兼,读来抑扬顿挫,很有节奏感。

4.何满子的爷爷,官讳已不可考。但是,如果提起他的外号,北运河两岸,古北口内外,在卖力气走江湖的人们中间,那可真是叫得山响。

这段话中,“官讳”等是书面语,“叫得山响”等是民间口语,二者的有机结合给小说增添了幽默诙谐色彩。

三、△这篇小说借鉴了中国传统小说和评书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课外阅读《水浒传》《西游记》以及评书《三侠五义》《说岳全传》等,体会本文与它们之间的联系。

此题意在引导学生由课内出发,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体会中国古典小说和评书艺术的特点,扩大视野。

教学建议

本文可用两节课教读。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这是一篇颇有特色的当代小说,一方面,它的故事背景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讲述的是现代人的生活,但另一方面,它继承和发扬了中国古典小说和说唱艺术的传统,虽然没有采用章回体,但其中的艺术表现手法乃至主题都深深地浸润着古典文学的色彩。这在五四以后深受外国文学影响的新文学发展史,尤其当代文学史中是有独树一帜的意义的,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小说技巧、审美趣味以及乡土文学传统在继赵树理之后于当代文学中的新发展。因此,学习时不妨多联系《三国演义》《水浒》《说岳全传》等学生熟悉的古典文学名著,引导他们了解这一类小说的写作特点和艺术手法,进而扩大阅读视野,增进对小说多样化的艺术风格的感性了解。

二、小说的背景虽然发生在抗日战争时代,离现在的学生生活比较远,但由于采用的是儿童视角,从一个六岁男孩的眼睛来看世界,因此很多场景和故事应该不难理解。教学时不妨多引导学生从自身的生活经验出发,感受和理解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思想感情。

三、这篇小说的语言既有口语的生动活泼、准确传神,又经过了作家的精心提炼,同时继承了说唱文学语言的压韵和爽脆,读来朗朗上口,值得细细揣摩和学习。因此建议教学时加强诵读,一些精彩的语句和段落还可以引导学生摘抄和背诵。

有关资料

一、为粗手大脚的爹娘画像(刘绍棠)

我在阔别文坛22年,重新恢复创作权利,第一次出席北京文艺界聚会的讲话中宣告:“我要一生一世讴歌生我养我的劳动人民”,并且仍然要保持我的“田园牧歌”风格。1979年我创作和发表的《芳草满天涯》等八个短篇小说,便是将这个诺言化为行动的作品。1979年底,面对当时五光十色的文学主张和创作现象,我总结自己的得失,认识自己的短长,选择今后的道路,决定致力乡土文学的创作。

乡土文学这个词儿,我最早见于鲁迅先生的《中国新文学大系·小说二集序言》中,而不是像某位理论家责难我是从台湾趸来的。但是,我并没有现成的乡土文学创作理论可循。我的学识和兴趣,也难以研究出一套理论来。因此,我只是满怀感恩、孝敬,为粗手大脚的爹娘──哺育、爱护、救助我的乡亲父老画像的心情,踏上这条虽然前人早已开端,却又久已荒芜的道路的。

《蒲柳人家》是我迈出的第一步。

近两年来,我创作和发表的十三部中篇小说中,自以为《蒲柳人家》《渔火》(已收入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刘绍棠中篇小说集》)《瓜棚柳巷》(《当代》文学丛刊1981年第3期)《花街》(《十月》文学丛刊1981年第4期》)《草莽》(《新苑》文学丛刊1981年第3期)《水龙吟》(《科尔沁文学》1981年连

www.nx899.com

载)《荇水荷风》(《长江》文学丛刊1982年第1期)等七部,可算乡土文学之作。而发表在《北疆》文学丛刊1981年创刊号上的中篇小说《鱼菱风景》,则是运用乡土文学的艺术手段,表现农村现实生活题材的试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义教语文九下教学用书:蒲柳人家(节选)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