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磨课活动心得体会

教师磨课活动心得体会

12-20 17:26:02  浏览次数:149次  栏目:教师磨课反思

进入2011年11月中旬,我们参与远程研修的小学语文教师进入磨课活动,由李云霞老师执教高年级段阅读教学课《青海高原一株柳》。接到通知后,研修组的全体老师十分珍惜这次机会,对李老师执教的这一课教学设计进行了修改,提出了合理化的建议,进行了课堂观摩、评课议课。在一次次思考交流碰撞中,大家收获多多。  
  一、总体感觉: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研修教研组长王文婷老师制定完善了磨课计划。 组织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 李云霞老师认真完成了三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的教案;针对两次打磨情况,老师们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了上课,并上传教学实录。 全组教师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根据分工进行观课评课,合作完成观课报告,并已上传;磨课即将结束,教师们已经感受到成长的快乐。通过这次课例打磨,提高了研修组全体成员的教研水平。 其中具体的磨课过程最为重要,需要密切合作,集思广益。
      二、关于备课
      基于第一次备课,李云霞老师在研修小组成员的帮助下执教了这节课。课后,我们召开了备课小组会议,用心聆听了大家的评课意见和建议:课堂上容易受教案的束缚,教师的评价不及时,面对学生的生成,不能也不敢及时巧妙地点拨和引导,总怕节外生枝,影响整个教学的过程。于是,根据课堂上的生成,我们对教学目标的设计作了修改,重新确立了教学重难点,调整了部分教学环节,随后进行了第二次备课并在同组成员的分工观课中执教了第二次课……
      三、关于上课
     上课的重、难点把握准确,“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时间安排合理。在大容量的课堂内容中,能清晰、明确重难点操作流程。使“重、难”点能充分被消化、理解和吸收。每个环节设计合理,符合文本及文本延伸,紧紧围绕文本展开教学环节。并且前一环节为后一个环节做铺垫,层层展开。环节与环节之间过渡连贯,流畅,整堂课如行云流水,滴水不漏,完美结合。
      1、适当取舍,选准教学切入点,以诵读为本。这篇文章很长,教学中不可能面面俱到。我着重抓住柳树的“神奇”这个文眼展开教学,从柳树的外形和生长经历引导学生直奔重点,阅读文本、深究文本,层层深入,以诵读为本,引导学生读出语言、读出形象、读出体验、读出情感、读出方法。
      2、推敲词句,体会语言的内蕴。帮助学生感受柳树的形象时采用了灵活的方法:有让学生表演,像“两合抱粗”;跟已有生活经验联系,把“苍郁的绿”跟平时常见的“碧绿、嫩绿”对比,把“百十余平米的树阴”跟教室比较。学生没有去过青海高原,更没有见过这棵巍巍然生长在高原之上的柳树,但是通过语言文字能感受这棵神奇的柳树。在跟随作者猜测柳树的生长经历后,又通过联系生活经验,结合上下文的方法,揣摩“锻铸”的内涵,也让学生更深切地体会到柳树在风雪雷电的磨砺下表现出的顽强。
     汉语独具的个性魅力也决定了“悟”这一独具汉民族特色的思维方式。“悟,是一种省去繁琐逻辑推理过程,在经验范围内作出综合性、直接性、快速性结论的体悟式思维。”(引自董丽芳《我们应该如何感知文本》)通过语言文字品读,在语言的基础上,感悟文学,与作品共鸣,触摸作者受震撼的心灵,进而去感悟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生命伟力,去感悟不抱怨命运,以顽强毅力和韧劲与艰难环境作抗争的人生哲理,最终得到情感熏陶,得到思想启迪。从而实现师生与文本、与作者之间的心灵对话
     四、关于听课、评课环节。
    目的在于共同感受课堂的“精彩”和“困惑”,解决课堂教学的实际问题。听课时观课分工要明确,设计观察量表。评课不仅要评出优点,更要指出不足建议。
    五、关于磨课。
    磨课是指教师与其他成员围绕实践课不断地切磋——商讨——设计——实践——反思——修改——再设计——再实践——再总结。磨课的着眼点是让教师感受到从备课到课后总结全过程的精细化研究,需要教师活跃的思维,丰富的知识储备,敏锐的观察力,懂得教育心理学,有敬业的精神,让教师实实在在体会到教学中的问题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解决的。大家通过反复磨课后,教研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六、教学反思。
     反思的主要内容为教学设计是否切合实际,行之有效;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是否解决现实问题等。教学精彩之处是:,教师磨课活动心得体会

《教师磨课活动心得体会》相关文章

tag: 教师  心得体会   教师磨课反思,教师磨课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教师磨课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