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叙事

生物教学叙事

12-20 17:26:02  浏览次数:146次  栏目:科学历史反思

生物教学叙事
在新课标下的初中生物教学,对于学生的学习方面,提倡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过程也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只是起着“导”的作用,教师依据教材对教学内容的预先安排,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探究学习,并进一步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思想和追求创新的精神,增强学生关注生物圈、保护生物圈的环境保护意识,并为此在未来付之于实际行动,共建美好的地球家园。
依据新课标的这一精神,我认真仔细地阅读了教材的内容,反复推敲与选择更好的教学方法。确定这节生物课教学的指导思想为既注重知识的传授,又关注学生能力的提高和情感的培养。在教学策略方面对教学的内容进行问题的创设,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来完成教学任务,并进一步训练学生的生物学思维方式,培养自主、合作的学习习惯。为此,我在教学中设计了三个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能用流畅的语言描述生物对环境的影响。2、学习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3、体会学习生物学的快乐,培养兴趣。其中,目标1、2是教材中教学内容所规定的、必须要达到的教学目标。
针对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我仅仅设计了4个问题。即:1、地球上广泛分布着生物,说明了什么?2、不同的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请举例!3、一些地方大量地饲养山羊,对当地环境有什么影响?4、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请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对这四个问题的理解,结合我们当地的实际情况,学生是不难回答的,为此,这一节课的教学,都是围绕着这四个问题来进行的。
正式上课时,我经过一番简单的课堂导入,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后,就提出第一个问题:地球上广泛分布着生物,说明了什么呢?学生对这个问题有不同的回答:有的说,地球上有水,才广泛分布着生物,因为生命离不开水。有的说,地球为生物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条件,如动物所需的食物、植物需要的肥料等。对学生的回答,暂时不急于定论,而是适时的展示预备好的几个图片,指导学生对这些图片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分析每一种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上的特点,它们主要适应当地环境中的那一个因素,逐步引导归纳出这些生物的形态结构和生活方式是和它们所生活的环境相适应的结论,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教材中规定的第一个知识要点就在这个问题的引导下给学生传授了。教学任务得到了初步的完成。
为进一步地巩固上面的知识点,又及时地提出第二个问题:不同的生物是如何适应环境的?请举例!对这个问题的设计,是为了使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更加深刻,起到加强和巩固的作用。对这个问题,学生的回答特别活跃,举例也较多。如:鱼的身体长成梭形,很适合水中的生活环境;蜻蜓长有轻而薄的翅膀,特别适合在空中飞行的环境,课堂的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了。
经过简单的归纳小结之后,第三个问题又出来了:一些地方大量地饲养山羊,对当地的环境有什么影响?我设计这个问题,是结合了我们当地的情况。因为在二三年前,我们当地有一个农户引进了一批山羊,这些山羊需要大量的草料,结果不久就把村庄周围的草吃光了,草料供应不上,他也很快就改行干其他工作了。学生对这个情况是清楚的,是学生眼见的事实,学生也能很快地得出结论:生物对环境是有影响的,而且这个影响还很大。
在学生对这一知识点明确后,提出第四个问题:生物适应环境也影响环境,请举例说明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对这个问题的设计也和第二个问题一样,目的是对所学习的知识点起到巩固和加强的作用。学生的回答同样特别活跃,举例繁多。如:有一家农户散养了较多的鸡,给周围的环境造成了污染,臭气熏天。学生举的例子大都是生活中的,特别有利于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一节生物课就在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和举例中轻松、愉快地结束了,教材中安排的“探究:植物对空气湿度的影响”。则当作学生的课外作业,安排在课外进行。因为完成此项内容,耗时较多,且学生人数众多,要分组才能进行,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也不是能在短时间内完成的。
回顾这节课的教学,学生了解了“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知识要点,学习生物学的兴趣也得到一定程度的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也得到了充分地调动,达到了课堂教学设计中预先设定的教学目标。略感不足的是:学生的课外实践尚需花费较多的时间进行指导,对测量出来的数据的分析与处理也较为复杂,要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进一步的探索,积累经验,寻找更为有效的办法来解决。

,生物教学叙事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