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本”为本,适当延伸——从高考试题看语文教材的处理(上)

以“本”为本,适当延伸——从高考试题看语文教材的处理(上)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373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近几年,高考语文试题以考查能力为主,不再直接以课文内容命题。这一变化使得教和学两个方面对教材的热情日趋减退,教师不愿意教,学生不愿意学,开始将兴趣转向大量的模拟题,试图用考试的方法取代学生的学习过程。以考代读、以考代练的现象比较普遍,从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利用好教材是指导高三学生进行语文复习时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以“本”为本
    高考以考能力为主,不直接以课本内容命题,但课本的学习万万不可忽视。因为学生的语文学科能力决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是由学生从课本上学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支撑着的。分析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命题虽然不一定取材于某一篇课文,但命题所考查的知识是课本直接或间接涉及到的内容,考查的能力要求与课本的能力要求相当。以1997年高考试题为例,第1、2、4、5、7 题考查的字词,除“万人空巷”一词外,其余全部出自课本内容;第9、30 题考查的唐古文运动倡导者、词的常识、戏曲知识、五岳等文学文化常识也都出自课本内容;29题要求默写的名句“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我以我血荐轩辕”,均出自课文内容或课文以外的其它教材内容;文言文的测试内容,几乎每一个测试点都能找到“课本依据”。整份试卷涉及的知识内容大多不超出课本的知识范畴,能力要求与课本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大致相当。因此,重视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以“本”为本,是提高语文复习质量的关键。那么,怎样才能发挥好教材的“例子”作用呢?
    (一)要利用教材构筑起学生语文学科的知识体系。高考试题虽然不直接以课本内容命题,但它所考查的语音、词汇、语法、句式、修辞、标点、文学文化常识等方面的知识,大多仍包含在学生学过的课文之中,学生掌握不好这些知识,就不可能拥有过硬的语文能力。从今年山东考生答卷的情况看,基础知识失分比较多,这是近年师生忽视课本学习造成的。所以,教师必须下大力气指导学生对从课本中学到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弄清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形成完整的知识系统,以利于学生运用这些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如复习“语言得体”,就要引导学生归纳出“语言得体”就是能根据语境条件恰当地使用语言,这里的语境条件主要就是指表达的内容、方式、场合、对象和目的。要向学生交代清楚高考测试的重点是这些语境条件变化所引起的语言表达上的变化。复习文言虚词,就要引导学生重点掌握“考试说明”所列出的42个常见虚词的一般用法,对于某些有“实义”(如代词),或带有“实义”色彩的(如副词),应了解其不同意义。要紧紧扣住教材,梳理出这些虚词所在的例句,同课求异,异课求同,以便准确掌握其一般用法和意义,不留死角,为知识迁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要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因为它的形成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课文的学习正是与学生语文能力的形成过程相适应的,通过一篇一篇课文的研读,学生的语文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因此,教师必须扎扎实实地教好每一篇课文,认真落实课本的基础知识,培养起学生灵活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一是要利用教材,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经验证明,增强语感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对已经透彻理解了的文章反复诵读。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这个道理。那种完全抛开课本,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大做模拟题的做法,是不能有效培养起学生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的。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熟读和背诵一些课本中的精彩的片断或篇章, 积累语言材料,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以1996年高考试题为例,第5题中,四句话用的词语相同, 但强调的重点不同,考生要区分出强调“受话人”、“打电话”的句子,最便捷的方法就是靠语感。在默写29题“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时,如果学生能够有七、八十篇文言文烂熟于胸, 就很容易凭语感默写出来。 再以1990年高考试题第11题阅读文天祥的《念奴娇》为例,如果学生背会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可以凭着记忆中的“念奴娇”词牌的规则来判断选择诗句,就会顺利地理解文天祥词中改头换面了的典故。
    二是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揣摩课文提供的语言现象,总结规律,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以碧野在《天山景物记》中描写天然湖景色的一段文字为例:
    在天山的高处,常常可以看到巨大的天然湖。湖面明净如镜,水清见底。高空的白云和四周的雪峰清晰地倒映水中!把湖光山色天影融为晶莹的一体。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就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人家说山色多变,而我看事实上湖色也是多变的。如果你站在高处了望湖面,眼前是一片爽心悦目的茫茫碧水,如果你再留意一看,接近你的视线的是那闪闪的鳞光,像千万条银鱼在游动,而远处平展如镜。湖色越来越深,由近到远,是银白、淡蓝、深青、墨绿,非常分明。传说中有这么一个湖,湖水是古代一个不幸的哈萨克少女滴下的眼泪,湖色的多变正是象征着那个古代少女的万种哀愁。
    这段话第一句是全段的中心句,接下来二、三两句写湖水的明净幽静,四、五句写天鹅来衬托天然湖的明净幽静,六至九句写湖色的多变。全段话紧紧围绕天然湖景色美这一中心话题来写,中心突出,层次分明,衔接紧凑。天然湖的美景犹如一幅层次分明的山水画,跃然纸上。教学时,要让学生明白组织语段要分清层次,先说什么、后说什么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引导学生认真体会其语言简洁、流畅的特点,悟出“有一个共同的中心是保持语言连贯的一个必要条件”这一语言运用的规律,从而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加以运用。
    (三)要利用教材培养学生良好的精读基本功。常听师生慨叹现代文阅读不好复习,原因是高考不以课文内容命题,现代文又浩如烟海,很难准备到高考阅读选文。体现在复习活动中就是做一组又一组的现代文阅读模拟题,浪费了学生大量的精力。高考现代文阅读题得分不高是事实,但决不是因为阅读选文复习不着,而是因为学生的精读基本功不好。学生的精读基本功是靠扎扎实实的阅读训练获得的,而这种训练主要是凭借教材来进行的。因为教材中的课文多数是经过时间检验的文质兼美的典范文章,用这些课文训练学生的精读基本功最方便、最可靠,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所以教师一定要充分利用好课本,引导学生精琢细研教材内容,养成过硬的精读的基本功。在教学中,应注意展现课文作者的知识运用过程,从中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创新性,以提高和改善学生思维的品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
    此外,要发挥好教材的例子作用,还必须改进我们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像叶老说的:“教师要朝着‘反三’这个目标精要地讲,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尽可能自己去探索。”只有教师善于创造“愤悱”意境,让学生积极参与交流,教

www.nx899.com

育的过程才会变得快乐和富有成效。在总复习阶段,学生最怕教师把课文内容和写法再讲一遍。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对教材进行一些研究性阅读,可以打破单元、课本的界限,搞一些横向的、专题性的阅读,以增加学生思维的难度,促使学生深入地思考问题。如复习鲁迅作品,可以列出下列题目让学生进行研究性阅读:①给《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集》编制一个目录;②给《中学语文课本中的鲁迅作品集》写一篇序言;③鲁迅作品的用喻;④鲁迅作品的肖像描写;⑤鲁迅作品的环境描写;⑥鲁迅作品的语言特点;⑦鲁迅小说中的“我”;⑧鲁迅小说中的妇女形象;⑨鲁迅小说中的批判现实主义思想等等。

,以“本”为本,适当延伸——从高考试题看语文教材的处理(上)

《以“本”为本,适当延伸——从高考试题看语文教材的处理(上)》相关文章

tag: 语文  高考试题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