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575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
在《木兰诗》教学中,我从木兰是一个“女英雄”切入,通过“初读诗歌、感知故事——细读诗歌、感受形象——深读诗歌、对话木兰”三个板块引导学生进行了“原来英雄也妩媚、女子亦刚强”的个性化解读,品读出了一个刚柔相济、千娇百媚、隐忍刚强的英雄形象。
一、成功之处:
1.在第一课时,以视频片段《花木兰》导入,让学生一睹花木兰的飒爽英姿,带着兴趣走进课堂。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有了学习的渴望。
2.教师适时追问,引导学生个性解读
“追问”,在已提出问题学生也有了一定的理解之后又再次补充和深化、穷追不舍,直到学生能够理解透彻甚至出新出彩的问。新课程标准指出课堂是学生与老师、学生与书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而追问就是课堂教学中对话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教师在动态发展的课堂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地捕捉学生在课堂上的动态生成,并能随机应变地根据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知识的掌握程度对学生思维作即时的疏导、点拨。“追问”无疑是促进学生学习、实现“有效学习”的重要教学指导策略。
课堂教学过程中,对于木兰形象的解读,教师的几次追问激发了学生思维,使课堂生成了新的精彩。如:
课堂上有一学生从“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一句中读出了一个不羡慕钱财的木兰。
教师追问:木兰为什么“不用”?
生1:因为她非常想回家,见她的父母。
生2:她不想在乡亲面前摆出很高的架子。
师:立了战功的木兰与一般英雄的光宗耀祖、富贵还乡恰恰相反,她舍弃的是——
生:荣华富贵
师:她要的是——
生:亲情
师:对,亲情、天伦之乐。这里面包含的是对家乡、对父母最深切的眷恋。正如艾青所言: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样一个单薄、朴实的木兰又立在我们眼前。
3.第2课时,按照事先要求背诵,花了十分钟默写前三段,接着,请学生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情节。在此基础上,将情节要点板书在黑板上:
“决定从军——准备出征——漫漫征途——凯旋归来——还朝辞官——亲人团圆——真相大白”
这样,学生对课文终于有了个整体的感知和把握,能具体区分叙事诗与抒情诗最大的不同点在于它有紧凑的情节结构。
4.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积极主动展示学习成果,课堂上提问学生达60余人次。
二、不足之处
1.没有激发学生向劳动人民的爱国热情,只注重系统知识的学习指导,是本节课最大的败笔;
2.第1课时讲授时间达30分钟,学生活动没能充分发挥;
3.“读中悟”特色体现不够深入。
三、努力方向:
1.应做到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2.注重乐府民歌的特点,以“读”贯穿整节课堂:初读诗歌、感知故事——细读诗歌、感受形象——深读诗歌、对话木兰;让师生走进木兰的心灵,丰富木兰的形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一定要作为重点;
4.不断学习,提升自身素质。,《木兰诗》教学反思

《《木兰诗》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tag: 教学反思  木兰诗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