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354次  栏目:数学教学反思

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深体会到,学生的素质不同,学习基础不同,性格不同,志趣爱好不同,每个儿童都有自己的特点。不论是学习好一些的,还是基础差一些的,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他们之间在多方面存在着差异,在某些方面甚至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是,作为教师来说,既要看到差异,更要重视差异在教学过程中的变化。因此,教学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共性,也要照顾他们的差异。要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此,教学中不能搞“一刀切”,否则,就会出现“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使一部分有特长的学生得不到发展,一部分差一些的学生不能迅速赶上来。有一年,我教的一个班,有60名学生。开始时,他们的数学成绩是两头尖的枣核形,即尖子学生和差一些的学生是少数,大部分是中等生。针对这个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了“扬其所长,补其所短”的方法实施因材施教。经过两年半的学习,他们进步很大。原来基础好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智力更发展了;许多中等生进入了优秀学生的行列;差一些的也有很大进步,其中有两名淘气的孩子,进步很快,成绩十分突出。全班升学考试数学成绩90分以上的39人,其中100分的10人,数学平均分为93.9。在全市小学数学竞赛中有15名学生分别获一、二、三等奖。当《哈尔滨日报》记者问他们是怎样获得这么好的学习成绩时,一个姓朱的学生说:“我们是从一日一题、一日两题、一日三题发展起来的,后来发展到一日能做几题就做几题。憋住了,就跟老师、同学讨论。老师比我们累,我们算多少,老师就批改多少。”在这60多人的班级里,原来优秀学生仅

500)this.style.width=500;" >

  尖子学生更尖,促进中等生更快地进步,使差一些学生不差。教学结果,一大批中等生踏入优等生行列,一些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很快跨入中等生行列。学生小学毕业之前消灭了不及格。我是这样做的:

  (一)帮助优秀学生博学多思

  在优秀学生中,有的是细而不敏,有的是敏而不细;有的是学点就知足,不求甚解;有的爱看《趣味数学》等课外读物。前面提到的姓朱的男生,他聪明,反应快,数学课上什么难题也憋不住他。可是,在一次考试中他没有得满分。主要原因在于他不细心,毛毛愣愣的,考试时不是这丢点,就是落那点。有一个姓刘的女生,她仔细、认真,考试时一点也不马虎,经常得满分。可是她反应不够灵敏,一遇到难题就显得束手无策。一次,她和几个男生互相考问。她说:“用110减去我今年岁数的9倍,正好是我的岁数,我今年几岁?”前面提到的那个姓朱的男生听了之后笑着说:“这是《趣味数学》里的题,110减去你岁数的9倍,正好还剩下你岁数的一倍,所以110是你岁数的10倍,你今年11岁。”接着他又给她出了一道题:“六年前,我比你大一岁,我今年几岁?”这位女同学认真地算起来:“我今年11岁,六年前我5岁,你比我大1岁,你6岁。”大家听了都笑了起来。可是毕业考试时,这位女生数学得了百分,总分全班名列第一。在市数学竞赛获得第一名的那位姓朱的男生,毕业时的数学考试成绩是97分,总分排在那位姓刘的女同学之后。从很多的事例看出,得百分的学生不一定是尖子。姓刘的那位女同学之所以思路不敏捷,是因为她平时为了得100分死啃书本,见识少,加上以前不愿意跟别人接触,不能学到别人好的学习方法。因此,对于优秀学生要根据他们不同的长处和弱点,采用不同的、适应个别差异的方法进行教育。

  首先,对优秀学生要让他们“吃饱”。班上有一个姓王的男生,他聪明、用功、思维敏捷灵活。在上课时勤学好问,特别喜欢研究难题,是学校的三好学生。

  有一天,连着有三名学生来“告状”,都说他上课不注意听讲,在桌下偷看课外书。第二天上课,我注意观察他,发现他的确在桌下看书,我走过去发现他看的是《趣味数学》,我对他说:“把书放在桌上看。”他笑了笑说:“怕老师和同学看见!”这件事提示了我。班上有15名学生,他们独立学习能力较强,如果让他们和大家一起吃“大锅饭”,不但吃不饱,也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尽早地发挥其内在的数学潜能。因此,我对这15名学生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做了以下几点安排:

  (1)上数学课时,如果已经懂了,可以做课堂作业。做完作业还可以看老师给他们介绍的有关数学读物或解些思考题。

  (2)考试之后,让他们批改自己的考卷,给自己打分,老师再做检查。

  (3)送他们去市、区数学奥林匹克培训班学习。

  这样安排之后,使他们数学潜能得到更好发挥,同时使他们感到学校和老师对他们有更高的期望,学习更加自觉、勤奋。1981年我教的一个班有13名学生参加第一届华罗庚少年数学邀请赛,我班一名姓张的学生获全国一等奖。有3名学生获二等奖,有5名学生获三等奖。

  其次,对优秀学生经常要求他们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我每天坚持给他们出一道具有一定难度的题。他们做的是同一道题,但要求有所不同。对于有些学生不仅要求他们会算,而且要求他们会讲,并且能给别人讲明白。这些优秀学生谁也不甘落在别人后面,每当他们接到思考题的时候,都能充分地联系已有知识,去分析问题,千方百计地去寻找解题思路,甚至去寻找新的思路。他们最受启发的不仅是算题,而是能讲出解题思路。

  小学生自己讲题、讲思路、讲方法的时刻,是他们的思维最活跃的时刻。因为他要说话,首先要想说什么,怎么说,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组织自己的语言,借助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讲思路的过程,是学生认真地想、深入地想、合乎逻辑地想问题的积极思维过程。对于那些基础比较好的学生,就选一些难度较大的题,让他们讲解题思路,从而训练他们深思熟虑。

  例:某学校有13个课外兴趣小组,各组的人数如下表:

500)this.style.width=500;" >

  一天下午学校同时举办语文数学两个讲座,已知有12个小组去听讲座,其中听语文讲座的人数是听数学讲座人数的6倍,还剩下一个小组在教室讨论问题,这一组是第几组?

  学生看题后,要求学生先口头叙述解题思路

www.nx899.com

。在叙述过程中,引起了争论。

  学生甲:“此题的突破口是‘7倍’,听语文讲座的人数是听数学讲座人数的6倍,因此听讲座总人数一定是7的倍数。”

  “2+3+5+7+9+10+11+14+13+17+21+24+24=160”

  “用一个整数去除160和另一个整数,如果余数相同,这个整数一定能整除那两个整数的差。所以160÷7=22……6,从表中再找出一个被7除余6的数是13,所以是第9组有13人。”

[1] [2] [3]  下一页

,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四、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数学教学反思,数学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