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感悟

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感悟

12-20 17:46:36  浏览次数:260次  栏目:数学教学反思

我在教学《加法交换律》时,感觉这部分知识太容易了,不就是交换两个加数位置的问题吗?学生一看书就明白了。因此,我在设计自学指导时,也就没有过多思考,简简单单设计了三个问题:1、认真看书,弄清题意,独立解决应用题提出的问题。2、从35+48=48+35中,你能得出怎样的结论?3、请用你喜欢的方式自己写出几个这样的等式。一节课下来,我感觉就知识论知识太没兴趣了。细细思考:学生知道学加法交换律有什么价值吗?也就是为什么要学加法交换律?这在学生头脑中是个模糊的概念。既然知识这么简单,何不让学生在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渗透更广、更深的知识呢?我觉得应该走出教材的范围,不受教材的约束,有效使用教材。于是我重新设计了自学指导内容:1、认真看例1,想:40+56○56+40讲的是什么内容?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2、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交换了什么,什么没变?
3、、思考:加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什么地方运用过?猜想:还会在哪里运用?还会在什么运算中存在交换律的性质?
(6分钟后,比谁会做类似的题)
我感觉我成功的设计在思考”与“猜想”中,我设计“思考”的目的,是让学生知道这部分知识已经在加法的演算中存在了,只不过没有渗透加法交换律的概念而已。这学生就明白了学习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在于加法的演算。设计的“猜想”是让学生拓展思维,不局限于加法中,想一想,猜一猜,在减法、乘法、除法中还存在交换律的性质吗?经我这么一引导、开发,学生的思维马上活跃起来,纷纷用论证的方法检验了,5-2=3,可2-5不等于3呀,结论是减法中没有交换律的性质;5×6=30,6×5=30,有交换律的性质;8÷4=2,4÷8也不等于2呀,没有交换律的性质。学生从原理上明确了,为今后学习乘法交换律奠定了扎实的基础,而且也在学生的头脑中深深地打下了烙印:加法和乘法有交换律,减法和除法没有交换律。就在老师的点拨中渗透了广泛的知识,我觉得这是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揣摩、思考的问题,一定要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拔高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
我在设计当堂训练中有这样的简算题:
60+255+4024+42+76
学生一下子就看到了60和40相加就是100,24和76相加也是100。简便算法出来了。这不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的原理吗?学生马上动手,迅速完成了简算题,让我看到了我教学的成功之点。我有意这样设计,学生完成此题,马上就知道了学习加法交换律的价值在于加法的验算和简算中。就在学生的学习与积累中,掌握了广博的知识。我觉得学知识就得让学习知道我学了什么,我为什么要学。
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小学生学习数学是自我探索、体验,构建的过程。”以此为依据,我认为数学教学在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应注重学生的“亲历性”,关注学生“学数学”、“做数学”的过程。
依据以上原理,我设计了一节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数学课堂教学
《加法交换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和性质
2、熟练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3、学生感受数学的存在,生活的美好
二、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难点:
运用加法交换律解决问题
三、教学流程:
(一)、情景进入,揭示课题
同桌两名学生交换位置,发现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师板书:交换位置人不变
师:这种交换位置,结果不变的现象在数学知识中有没有呢?请你举个例子。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此类问题,板书:加法交换律
(二)、交代目标,明确任务
理解掌握运用
(三)、出示指导,进入自学
自学指导:1、看27页主题图,自己解决问题
2、认真看例1,想:40+56○56+40讲的是什么内容?
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
3、重点理解:加法交换律,交换了什么,什么没变?
思考:加法交换律在以前的学习中什么地方运用过?
猜想:还会在哪里运用?还会在什么运算中存在交换律的性质?
(6分钟后,比谁会做类似的题)
(四)、先学环节
学生看书自学,教师巡视,确保每个学生都在紧张自学
(五)、交流互动,师生相长
依据学生的汇报内容,教师随机进行板书:
加法交换律: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验算简算)
40+56=96(千米)40+56=56+40▽+□=□+▽
56+40=96(千米)32+48=48+32甲+乙=乙+甲
8+ɑ=ɑ+8A+B=B+A
乘法交换律:A×B=B×A
(六)、后教环节:自学检测了解学情
指差生来完成
300+600=——+————+65=——+38
ɑ+200=——+——▽+——=◇+——,加法交换律教学反思感悟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