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听后感想

《北京》听后感想

12-20 17:26:02  浏览次数:940次  栏目:教师听课反思

《北京》听后感想

周五我年级三位老师同授《北京》一课,感到他们虽然是同一课,但是创意不同,设计不同,收效都很好。由此想到读书是“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一千个老师同教一课,就各有各的设计,各有各的特色,异彩纷呈,让我们大家都学会了从不同的角度来解读文本。感谢郝校长、高主任这么好的创意,给同年级的老师搭建了一个平台。

在这一课里,三位老师都很注重学生的字词训练和能力训练,有着共同的地方。“矗立”“川流不息”等词语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老师们都是让学生读熟句子,再采取让学生看字形或图片来形象地理解词语来突破难点,这无疑是一种理解词语的好方法。其次,宪珍、振平两位老师都是以单元训练重点为目标,让学生当小导游来教学,从而降低了口语交际的难度;最后,在哪里有什么有什么还有什么本课的重点句子训练上三位老师对学生的训练都是扎实有效的。

再分别说一下他们的优势:

建华年龄最小,但班里学生训练有素,包括学生的校服、红领巾都是干干净净,红领巾戴的非常整齐,他们班学生阳光、文明,从这一小小的细节就能感受到她工作的用心。她的语言简练,清晰,指向性明确,从教态到提问再到评价语,都比上学期上优质课提高了一个台阶,让我们感到这不像一节平常课,而像准备很久的优质课。学习第二段后,她出示了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和天安门广场的一个填空,让学生有中央、中间、和前面三个方向之后,再仿照北京练说子路小学,由扶到放,步步深入,环环相扣,不仅对学生进行了语言训练,还进行了爱学校的教育,这是本课最大的一个亮点。

宪珍老师的课创设了一个情景,老师扮演来到北京旅游的华侨,并且带上墨镜、帽子,把学生带入了一种情景,以这一线索贯穿整个教学,其设计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我不由得赞叹王老师设计之高明。其次,在教学“天安门前面是宽阔的广场”一个句子时,王老师能结合容纳的人数来让孩子体会天安门广场的大。每次听王老师的课都有一个感觉,王老师不是就课论课,不是只交给孩子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能够适时地加入一些资料,来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维的发展,这样学生不仅理解了文本,而且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关于纪念碑的“碑”字的学习给我留下印象深刻。

整节课上,振平班里的学生都是在认真听讲,积极发言,学生的听课习惯极好,而且,每次从她班过时,学生都秩序井然,她们班是从一年级到二年级进步最明显的一个班级。她的课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教给学法,在学完第二段之后,引导学生总结二段学法,来学习第三段,顺理成章,水到渠成;二是注重随文识字,分散识字,符合低年级认知规律。上课伊始,一屏幕出现一课十几个生字词,无疑对学生是个难点,而振平的课注意分散识字,分散写字,使我们上课要学习的地方。

三位老师的课就像“舌尖上的中国”一样,同一种蔬菜或食物,不同的人,做法不同,吃起来有不同的味道,都是非常鲜美诱人。同课异构,异彩纷呈,收获颇丰。
,《北京》听后感想

《《北京》听后感想》相关文章

tag: 北京   教师听课反思,教师听课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教师听课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