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记选读》第14课项羽本纪(节选)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传记选读》第14课项羽本纪(节选)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449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2、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

3、比较影视剧本中的项羽与文中的项羽有何异同之处。

教学重点: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江山如此多骄,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有史以来,在中华民族这块古老而悠久的土地上,曾诞生过无数的英雄豪杰。我们刚刚走进了历史,走进了伟大文学家司马迁的巨著《史记》,与项羽这位威武雄壮、叱咤风云的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面碰面,我们感到了历史的滚滚硝烟扑面而来,一曲悲歌弥漫了我们的心田。掩卷沉思,我们该怎样认识与评价这位英雄,从而提高我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便是我们这节课学习的主要任务。

二.问题研讨:

(一)学习全面评价历史人物

1、学习司马迁在《项羽本纪》的末尾对项羽的评价。(课后第一题)

展示:司马迁对项羽评论的参考译文(略)

2、司马迁的这段文字指出了项羽的哪些优点和缺点?

参考答案:这段文字肯定了项羽在秦末农民起义中英勇善战、迅速推翻暴秦

统治的巨大贡献,指出了项羽在策略上放弃关中,在诸侯中陷于孤立的失误,批评项羽居功自傲,迷信武力而不自责的品行。

3、请在课文中找出能表现这些优点和缺点的文段或句子。

4、请学生发表对项羽的看法。

——提示:

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

对历史人物,应根据他们对历史发展、社会进步在客观上所起的推动或阻碍作用,对人民有利还是有害而予以肯定或否定,这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标准。只有明确标准,才能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指导,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

②评价历史人物的重要前提

——严格的历史性

www.nx899.com

列宁指出:“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之内”(《列宁全集》第20卷第401页)。这就是说,评价历史人物时一定要把人物放在他所处的历史条件下来进行,决不能脱离当时的社会现实。只有这样,才能避免一些错误倾向:①用今天的标准去苛求古人,如认为韩非子主君主专制的观点是反动的等等;②对历史人物的局限性估计不足,不妥当地拔高、颂扬古人,把古人现代化;③把古人与今人简单类比,牵强附会。

——科学的阶级性

一般来讲,历史人物是生活在阶级社会之中的,因此,对历史人物还应进行科学的阶级性的分析。这就要求评价历史人物时,既要看历史人物的出身,更要看历史人物是为哪个阶级服务的,对哪个阶级有利,同时还应注意历史人物的复杂性。绝不能简单化,唯成分论,一刀切。如对封建统冶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全盘否定,对农民阶级中的历史人物完全肯定。要避免这种错误,应讲清两点:①阶级是不会改变的,但个人是可以转变的。列宁说“阶级是各不相同的”,但“个别人可以从一个阶级自由地转到另一个阶级”(《列宁全集》第24卷第55页)。②相同阶级出身的人可以走完全不同的政治道路。如,宋庆龄和宋美龄政治道路也不相同。“她兄弟三人、姐妹三人就出了她一个革命的,不能因为她妹妹是蒋介石的妻子就要打倒她”(《周恩来选集》下卷第452页)。

——充分的全面性

“评价人物和历史,都要提倡全面的科学的观点,防止片面性和感情用事,这才符合马克思主义”(《邓小平文选》第208页)。因此,评价历史人物要用矛盾的眼光看待历史人物,要重视必然性和偶然性之间的关系等。下面,再补充两点。①评价历史人物应注意其个性特点,如品质、气节、修养、性格等。因为在相似的历史条件下,地位相近的历史人物,他们的表现和作用并不完全相同。如,同是封建帝王,隋炀帝气度狭隘,对一些才能突出的诗人也要杀之而后快;唐太宗则胸怀宽广,善于纳谏。当然,个性特点并不是评价历史人物的主要标准,主要标准是看历史人物对历史所起的作用。②应注意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之间的关系。历史人物行动的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往往并不一致。如,秦始皇建立郡县制为的是使他的统治“传之万世”,但客观上中央集权制的建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因此,在评价历史人物时,应该把动机和效果结合起来,只有以客观效果为主要依据,同时结合主观动机,才能对人物进行辩证的全面的分析。

(二)从不同的角度评价历史人物。(课后第二题)

1、下面三首诗对项羽的评价有什么不同?你同意哪一首诗的观点?

题乌江亭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题乌江亭

(宋)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绝句

(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www.nx899.com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参考答案】:

——晚唐杜牧的《题乌江亭》认为:胜负是兵家之常,项羽在乌江边虽遭失败,但只要“包羞忍耻”,仍是“男儿”好汉。江东弟子人才辈出,项羽若渡过江东,吸取教训,以后“卷土重来”也大有可能。作者认为英雄豪杰应能伸能屈,要有“忍辱负重”的精神。兵败雄心在,如果卧薪尝胆,一切从头开始,“东山再起”是有可能的。他的观点是“男儿大丈夫”兵败自刎并不足取,而“忍辱含垢”、力图雪耻才是真正的英雄好汉。

——北宋王安石的《乌江亭》认为:楚军身经百战早已疲惫不堪,壮士也为之悲哀,垓下兵败的颓势已难挽回。江东子弟虽然还存在,但有谁愿意为项王“卷土重来”效力呢?作者认为此时的项羽已是军民离心,不再是当初起兵江东之势了。而今中原兵败,大势已去,实无回天之力。纵使回到江东,也不可能有当年的辉煌了。

——身经北宋末年的“靖康之难”的女诗人李清照的《绝句》,对项羽是非

常推崇的。诗中认为:人活着时应当作“人间豪杰”,即使死了也应当成为“鬼中英雄”。项羽西汉初年在乌江自刎的事,到北宋末年已过去千年之久,但作者至今还思念着项羽“不肯过江东”的气节。作者认为项羽是位豪迈刚强、壮烈感人的悲剧英雄。她不以成败论人,项羽虽然失败了,但他气概豪壮,可敬可畏可歌可泣,令人敬仰。

2、为什么三位诗人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针对杜牧这首诗和王安石《乌江亭》诗,自南宋以后出现了聚讼纷纭的情形。

诸多诗评家纷纷发言,如胡仔、刘克庄、叶盛、吴景旭、吴乔、赵翼等皆有见解。明叶盛《水东日记》说:“观荆公诗,何等衰飒;牧之此诗,何等精神!”

这三首诗表面上写的是楚霸王,实际上是作者对现况的思考、分析和总结。要正确理解三首同题材诗,必须从作者的个人际遇谈起。

杜枚乃世家子弟,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终于被招为“考功郎中、知制诰”,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

再看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李清照作为北宋过度到南宋的诗人,目睹了宋高宗狼狈南逃的经历,于是从女性的角度,对项羽为人的价值高度作出评价。作者的用意在于用项羽这个“不肯过江东”的宁死不屈来讽刺南宋王朝偏安江南的纸醉金迷。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大好河山,但求偏安江南。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

这三首诗一直是诗评的焦点,众说纷纭。如果项羽不死,历史是不是真的就能改写,这个谁也说不准了。

(三)比较电影《楚汉相争》与课文及其中的项羽有何异同之处。

1、比较电影《楚汉相争》与课文:

——内容上:同:主要的人物、基本情节和主题相同;

异:电影增设了人物(如吕雉zhì等);增加、补充、修改了部分情节和细节;主题更加丰满。

——形式上:同:都用艺术形象来表现主题。

www.nx899.com

异:电影容量大,艺术表现手法更丰富,感染力更强,适当虚构。

2、比较电影《楚汉相争》与课文中的项羽:

——内容上:同:项羽的遭遇、命运和性格基本相同。

异:电影增加、补充、修改了部分情节和细节;使项羽更加丰满多姿。

——形式上:同:都用艺术形象来表现项羽性格。

异:电影容量大,艺术表现手法更加丰富,感染力更强,适当虚构。

(四)作业:写一篇评论项羽的文章,文体不限。

三.提供相关资料(略)

(教案自评:1、适应时代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对新教材内容进行了有机的整合,补充了指导性的内容,使学生能站在较高的理论层面对作品人物作出审视,大大提高了学生的鉴赏评价能力。有创造。2、教学目标明确集中,重点突出,突出了鉴赏评价能力的培养。3、设计科学,精巧,四个板块形成有机的统一,指向一个主题:怎样全面地评价历史人物。)

 

,《传记选读》第14课项羽本纪(节选)第五课时教学设计

《《传记选读》第14课项羽本纪(节选)第五课时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tag: 教学  传记  项羽本纪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