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心文心与羚羊挂角

诗心文心与羚羊挂角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922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偶然看到系里一位著名的文艺理论家在网页上谈论今年高考北京的作文题,对于“北京的符号”,他有两点意见:其一,认为过于强调北京的地域特色,会有违于北京作为首都的泱泱风度;其二,在提示文字中居然没有天安门,可见受到近年来“去政治化”的影响,其实是不对的。

看罢觉得言之有理,但是心里感到别扭。思来想去,才发现别扭之处在于,这和我们专业内部的研究取向很不同。

更早的时候,作文教学的“格”是全方位的。从题目的确定,到行文的起、承、转、合,到表现的思想感情,甚至遣词造句。于是作文考试前,有经验的老师会让学生准备一些“素材”,并不指望学生在考试中有惊人之作,中上即可。这其实是对传统的一种方式的继承。

随着改革的深入,作文考试出现了一个新导向,那便是如何能够让孩子自由的说话、创造性的作文。但是有走向另一个极端的端倪——无论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希望考试时语不惊人死不休。到现在,作文题目只好出的宽泛、平实些。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五四”后作文教学理论的继承,但是实际是不够彻底的,于是从哪个角度看,都会有一些不周匝之处,导致众说纷纭。

据我所知,很多资深的业内专家,一直有一个主张,那便是高考语文只考一篇作文。然而,无论是以上两种策略中之哪一种,都不适合用以只考一篇作文的语文考试。何解?因为那是一种很浪漫的境界,要求写作主体将全部的情感、思想、智慧、心力倾注于文章当中,于是,考评一篇文章,便可见出被考者的综合素质。

传统时代对文章的最高追求,在于内容是从心所出(合不合于道,有时候倒在其次),艺术上浑然天成。像什么不著一字、羚羊挂角之属,尽说的是这种境界。而在此之前,根据历代专家的考辨,最初是从一字两字的属对开始的,其工整严格之甚,自不在话下。此后作命题文章,也是要细细讲究的(这时候,一般是师傅向弟子讲究,通过批改文章的形式。如果遇着自己就不通的师傅,那就没办法了;遇着好师傅,藉着作文本子进行的文章作法的沟通,简直是一种艺术切磋的享受!我的一个老师再三强调,现代语文教育不同于古代者,主要在乎民主与效率,此意于现实中是如何一番表现?其实吾未尝见焉。有工夫就批一批,没工夫就写个“阅”,甚至让学生自己互批互改,还美其名曰教学改革,也不过如此)。这样磨炼着,渐渐的能够从心所欲而不逾矩,渐渐的有所独创。而且在这个过程中不可少的一项辅助内容,便是大量的经典阅读,以及生活实践。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由此可见,作文的训练,在“格”与“不格”之间。所谓从心所出,不在于从外部要求创新,而在乎阅读与实践中的心与物照;至于艺术上的磨炼,哪些需要下死力气严格要求,乃至于养成习惯、形成自动,哪些需要随机应变,都是十分讲究的。而这讲究的主动权,其实在教师自身的悟性上。

上学的时候,我喜欢散文,喜欢到每天中午下了课顾不得好好吃饭就去图书馆抢座位,不是为了写作业,而是为了多点儿时间把图书馆的《散文》、《名作欣赏》之类的杂志借来看。遇到喜欢的文章,便认真的抄下来以便回家好好再读。但是即便如此,我也始终闹不明白,什么叫做散文的“形散神聚”,内心一直惴惴不安。直到成人后很久,才突然悟道了。转回头来想,当初为什么就是闹不明白呢?发现主要是由于缺乏生活经验,以及大量写作的实践。但是,一旦现在有了这些,运笔之间的规矩是不必现求的。

 

,诗心文心与羚羊挂角

《诗心文心与羚羊挂角》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