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

12-20 17:26:02  浏览次数:673次  栏目:音乐教学反思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北京喜讯到边寨》这首管弦乐曲由郑路、马宏业作曲,创作于1976年,当时粉碎“四人帮”的“喜讯”从北京传到西南边寨,各族人民载歌载舞、万众欢腾的情景。乐曲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欢快、热烈的情绪,深受人们喜爱,已经成为音乐会经常上演的曲目之一。

一开始,我先不揭题,带学生一起复习管弦乐知识,回忆管弦乐的组成,并在电子琴上模拟各种乐器的声音,让学生听辨是管弦乐中哪种乐器的音色。这样从上课的第一分钟就抓住了学生的听觉,为欣赏乐曲作充分的准备。在欣赏全曲时我用了总---分---总的形式,先整体欣赏全曲,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印象,再分段欣赏,曾曾剖析,最后再完整地欣赏乐曲,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表现、感受和回顾。在每次欣赏前我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吸引学生听赏的注意力。在第一次欣赏全曲时,我提了三个问题:1.乐曲的情绪如何?2.你认为它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如何分?3.听完乐曲,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一句?你能哼唱一下吗?让学生先感受全曲的风格和情绪,借此老师用多媒体介绍苗族和彝族,让学生了解音乐元素的来由及其特点。在听赏三个主体部分时,我也用了不同的问题,针对第一部分我提出:乐曲的速度、情绪如何?用了哪些主奏乐器?通过学生的回答我重点介绍了单簧管、小号和弦乐,并一起哼唱了主旋律。在这样欢快的主题下,同学们想到了用打击乐器为乐曲伴奏,于是,在同学们的创意和老师的指导下,教室里成了打击乐合奏的欢乐海洋。听第二部分时我提出:听了这一段你联想到了什么?你能找出这一段乐曲的特点吗?这一段让人联想到了大家一领众和,载歌载舞的感觉,在学生说出感受后,我让他们用舞蹈表现当时的情景,在几个活跃份子的带动下,教室里又洋溢着轻柔的舞步。其实,这一段的主旋律只用了do、mi、sol三个音组成,这是当地少数民族的一个特点,。听赏第三部分时我又提出:这一部分和第一部分相比较有什么异同?增加了什么音色?同学们回答后,我重点介绍了定音鼓和长号,并与第一部分做了对比,让学生感受到了越来越热闹的场面。

细听三部分后,我让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给乐曲取个名字,大家七嘴八舌,有的取名“喜洋洋”,有的说是“快乐的节日”……虽然与《北京喜讯到边寨》的原名有出入,但从学生们取的名字上看出,同学们都抓对了乐曲的情绪,都理解了乐曲所要表达的意思。在揭题之后,我简单介绍了作曲者和这首乐曲的背景,并给学生欣赏了乐曲的的引子部分,让学生充分想象与结尾部分交相辉映的用圆号吹奏的长音,他们都说:象喜讯传来的声音。是啊,主题如此鲜明、如此好听的乐曲加上这么特别的引子,多么形象,多么美妙呀!

最后,我总结本课,再让学生完整听赏全曲,并用打击乐器模拟曲中管弦乐器的配器来演奏,经过前面的分析和演唱,学生轻松完成了合奏,也圆满完成了这节课的任务。整堂课在轻松热闹的气氛中结束。,《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

《《北京喜讯到边寨》教学反思》相关文章

tag: 教学反思  北京   音乐教学反思,音乐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音乐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