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异化的考试

被异化的考试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892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历经十多年指导高三复习备考教学的“蜕变”,对中国高考有一种“爱恨交加”的诠释:我们制定的“考试说明”的变化,哪怕增加一个字或删减一个字,在师生看来,就是考试范围变化的信号;考试代表全部,考什么,教师就教什么,不考的,则不教。很多重点中学师资强,能“押题”就是最强的强项;更有甚者,一些重点中学每年都计划一笔不小的开支用于“发掘”高考信息和奖励高考“押得准”的老师。传统的应试教育产生了一切围绕考试转的现象,教育也沦为考试的附属品。这是一种可怕的考试文化。教师和学生还有教育一同沦为分数的奴隶。学生的发展异化为代表知识和技能的分数,那么学生将来对社会和时代发展如何适应呢?!

  于是,对别人的“高考”有着太多的“向往”和“眷念”——

  有一种考试机制是“学什么,考什么”,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改善之。

  有一种考试机制是“考什么,学什么”,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淘汰之。

  两者本质区别在于“考试为教学服务”还是“教学为考试服务”的问题。

  如果是“学什么,考什么”,课程在先,考试在后。教学是主动的,学生也是主动的;教学引领着考试,考试是被动的。考试自始至终为教学服务。你只要学会了该学的东西,考试就掌握在你手上……这样的考试你还害怕吗?

  可是目前中国学校的状况是“考什么,学什么”,考试在先,课程在后。教学是被动的,学生也是被动的;考试引领着教学,教学从属于考试。要命的是,“高考”都要“考些什么”无从知道,于是,负责“学什么”的教学,从始至终忙忙碌碌地围着虚拟的考试团团转……这样一来,学生能不累吗?考试能不难吗?

  当教育变成教学生怎样应付考试,教育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

  当我们把“考试”这个教学中“之一的手段”,变成整个教育中“惟一的目的”,我们的教育就成了淘汰教育,而不是以人为本——以培养人为“根本”的素质教育。

  我们的问题是:把检测和淘汰混为一谈,甚至用淘汰来代替检测。

www.nx899.com

  如果我们说,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人潜在的素质都得到全面地发掘,潜能都得到充分地发挥,那么,考试显然是帮助个人发展的检测工具。当考试变成择优汰劣的机器时,考试在教育中的功能就异化了。

  为什么中国的考试就异化成了应试教育?我认为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考试的“学什么,考什么”的检测功能在中国被异化为淘汰功能。于是,在这种异化了的考试的淘汰功能的误导下,出现了“考什么,学什么”的应试教育。

  改变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中国的教育考试制度到了不得不“洗脑”的地步了。人的价值观、道德品质、情感与个性品质等很多方面无法通过考试的方式加以考查,更难以用量化的方式进行正确、客观的描述,但这些恰恰又是一个人发展的核心或重要素质。这就是“考试技术的有限性与教育追求的无限性”之间化解不开的矛盾。因此,应打破“考试万能”的神话,应尊重教育追求的价值,建立一种健康的考试文化:考试同样是为了促进发展而不应决定一切,教育的理念和追求才是决定我们教育行为的前提。

  习惯了的东西要打破,对谁都是一种痛苦的过程。可是,总希望着,一种久违的、渴望已久的东西能够回到我们中间。

 

,被异化的考试

《被异化的考试》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