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只考作文”的学理初探

“高考只考作文”的学理初探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719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1997年月11月,《北京文学》“世纪观察”栏目刊登了一组忧思中国语文教育的三篇文章,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的共鸣与反响,并引发了全民性的讨论。基础教育,不改不行。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提出了革命性的全新的教育理念: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紧接着,7月,《义务教育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也热辣出炉。2003年4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阵容强大的专家组经过一年多的调查研究后也闪亮登场了。

    有人说,两种新课标的颁布是中国语文教育的《共产党宣言》呢,还是昭示着中国语文教育的空想社会主义就要到来?为什么我的眼里噙满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显然,冰冷三尺,非一日这寒,不少人对新课标能否发挥应有的预期作用表示怀疑。

    语文教育的改革最终还得取决于中考和高考制度的改革,最上面的没有改,下面就算改得再怎么轰轰烈烈那都是枉然,最终绕个圆又回到起点,永远逃不出的应试教育,而且比原来的应试更加强烈,因为学校质量的竞争自始就没有逃出升学率的竞争,有成绩才有一切的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地存在于家长、学校、社会之中,社会家长对学校的认可那就是成绩……——K12网友聆听如是说。

    语文怎么教?应试教育不变,教师的命运掌握在学生的分数手上,我们敢不教学生死记硬背吗?学生考不出好分数,我们将有下岗的危险——K12网友黑云说。

    诚然,学校为了发展,教师为了生存,家长为了希望,“轰轰烈烈喊素质教育,踏踏实实搞应试教育”已是前车之鉴。如此,我们寄予莫大希望的新课程到底能走多远?

    “语文”和”考试”天生是一对死敌吗?有考试的教育必然走向”应试教育”?这当中,能不能寻求构建一种相对和谐折中的模式?既尊重语文教育的开放性、个性、工具性、人文性,又让语文高考具有选拔性而不致堕入“题海大战”的“应试泥淖”?

    中考只考一篇作文,深圳已经作出大胆的尝试,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高考只考一篇作文,早就有人提出,笔者尝试从学理上进行可能的分析。

    一、 只考一篇作文,契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精神

    两年前颁发的《纲要》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指导性纲领性文件,纲要的基本精神,体现在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为了中华民族的未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必须走出目标单一、过程僵化、方式机械的“生产模式”,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获得充分发展,培养出丰富多彩的人格。这是我国构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根本要求。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当然也承担社会所赋予的人才选择功能,但它把课程本身的引人入胜之处、课程的发展价值视为根本,让每一个个性充分发展的人去健康地接受社会的选拔和其他的挑战。

    《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这种“时代要求”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二是新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三是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只考一篇作文,便很好地契合了《纲要》的这种精神,以“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为依皈,跳出基础教育阶段中语文科“少慢差费”的窠臼,告别题海,告别陈旧的知识观,让学生更多时间更充分地通过少量必要的方法知识的学习,在新理念下感受经典、观照生活、回归自我。

    二、 只考一篇作文,可以实现《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与高考的无缝对接凝聚了上百位起家一年多心血的新课标,其表述是极富诗性的,让人读之心潮澎湃。

    新课标认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高中语文课程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生学习和有个性地发展奠定基础。

    勿庸置疑,适应时代的需要,调整课程内容和目标,变革学习方式的同时,也应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性、基础性和选拔性的评价方式。

    在这一大前提下,高考只考一篇作文便非如“黄河之水天上来”般的盛世危言,它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语文科高考只考一篇作文,可以实现新课标与高考的无缝对接,我们认为,它至少有下面几点依据。

    1、 高考只考作文,贯彻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作文能够全面地体现学生的语文素养。

    新课标提到,高中语文继续坚持《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基本理念,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的需求,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目标。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的育人功能。语文素养是一个复合的概念,是一个分层级的,成系统的装置。语文素养还是一个动态过程,是一个逐渐养成和持续作用的过程。我们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弘扬民族精神,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学习认识自然、认识社会、认识自我,规划人生,实现课程在促进人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而所有这些,在相对枯燥的文法知识面前,我们是无法量化和考核的。文章千古事,学问一生情。文如其人.相反,我们却可以在一篇作文中管中窥豹.达到应有的考查功效。

    2、 只考一篇作文,可以实现最大限度的课程目标的考核。

    新课程认为,通过高中语文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在“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五个方面获得发展。

    一滴水可以折射太阳的光辉。我们认为,可以折射语文能力的这些光辉的水滴,非作文这滴晶莹璀璨的水滴莫属。没有积累和感受,思考便无法展开,何谈应用,更不用说创新。学语文是为了应用,一篇作文可以把学生语文综合能力很好地体现出来。

    三、 高考只考一篇作文,可以实现高考的选拔功能

www.nx899.com

    高考考的知识是对高中所学知识的抽样,高考所要考的能力层次是高中生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高考要考的能力是笔试环境下所能体现的能力,高考是选拔性考试,考试的目的是为了在众多的考生中选出更适合进入普通高等学校学习的合格新生。

    有些家长担心只考作文会淡化高考的选择功能,这个担心是多余的。

[1] [2]  下一页

,“高考只考作文”的学理初探

《“高考只考作文”的学理初探》相关文章

tag: 作文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