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中语文学习将剧变

2017年高中语文学习将剧变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313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2006年,武汉市的所有高一年级学生将率先进入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启用新的课程标准。今起,本报将分科请江岸区教研室教研员解读高中新《课标》的变化及学生和老师的应对措施。  

  教育部新颁布的《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即将取代原有的《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新《课标》使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   

  五系列课程由学生自选   

  【对比】单一到多元   

  《大纲》注重了共性的培养,却忽视了个性的培养。学生用全国统一的《大纲》、统一的课时、统一的教材,全国学生的理解是统一的。   

  新《课标》首次建构了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体系构成的新模式。必修课程体系由“语文1”———“语文5”构成,它围绕“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大目标展开;选修课程体系则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等五个系列。  

  【学生学习】   

  按照新《课标》要求,必修课共10个学分、选修共14个学分。必修学分学生必须拿满,选修学分则由学生自己选择。  

  此举首先对老师提出极高要求,除了上好“语文1”———“语文5”的课程外,还要根据各自所长上好选修的五个系列课程,否则将面对一个空教室。   

  学生根据各自兴趣、爱好选择选修课程,就必须尝试“创作小说、剧本”等,否则拿不到学分。   

  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   

www.nx899.com

  【对比】封闭到开放   

  《大纲》将语文学科的内容逐渐缩小为语言学、阅读学和写作学组合的“小语文”,它局限于学习学者的语言学研究体系。  

  新《课标》提出“注意观察语言、文学和中外文化现象,学习从习以为常的事实和过程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究意识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强调“综合性学习”是语文学习的内容,“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大语文”教学充实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合,有助于各科知识的交融。  

  【学生学习】   

  学生学习语文,不再是作为一种工具,为学知识而学。而是与人文性结合,强化了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民族化等过去忽视的四个方面。学习时,更多的与生活联系起来。  

  教师则成为师生平等地位中的组织者,在课堂上组织并参与学生的讨论。  

  阅读文章观点可各异   

[1] [2]  下一页

,2017年高中语文学习将剧变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