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娥冤》备课参考

《窦娥冤》备课参考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426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关汉卿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他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种,现存的有《窦蛾冤》、《救风尘》、《望江亭》等15种。这些作品大多揭露社会的黑暗,谴责邪恶势力对人民的压迫,同情被压迫者的反抗,歌颂妇女的智慧与力量,不仅思想性强,艺术上也取得杰出的成就,为元杂剧的发展做出很大贡献。王国维先生在《宋元戏曲考》中称他:”一空倚傍,自铸伟词,而其言曲尽人情,字字本色,故当为元人第一。”这一评价是极为允当的。1956年,关汉卿被列人世界文化名人之列,受到世界人民的赞誉。《窦娥冤》是个感天动地的大悲剧,诚如王国维所言“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

一、积累·整合

1.补充解说

(1)课文词语补充注释

   ①只合把清浊分辨:合,应该。“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与元九书》)中的“合”与此同义。

②枉将她气杀也么哥:杀,用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程度深。后文有“痛杀我也”与此同。

③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当,判罪。

④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化,死。“亡化的孩儿”当指蔡婆的儿子,与上文“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同。

⑤又要丈二白练:练,白邑熟绸。“白练”与下文“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中的“素练”同义。

⑥也不见得湛湛青天:蓝色的天空。传统也用于指“清官”。此处用“湛湛青天”指天理昭彰。   

(2)有关典故补充说明

 ①望帝啼鹃:依据教材注解,望帝系因水灾让位于其臣子,似乎并无什么冤情可言。从民间传说中我们可以获得答案:岷江上游有恶龙,常发洪水为害人民。龙妹乃赴下游决嘉定之山以泄洪水,恶龙闭之五虎山铁笼中。有猎者名杜宇,为民求治水法,遇仙翁赠以竹杖,井嘱其往救龙妹。杜宇持竹杖与恶龙战,大败之,又于五虎山下救出龙妹。龙妹助杜宇平治洪水,遂为杜宇妻。杜宇亦受人民拥戴为王。杜宇有贼臣,昔日之猎友也,常羡杜宇既得艳妻,又登高位,心欲害之。一日猎山中.遇恶龙,遂与密谋,诡称恶龙欲与杜宇夫妻和,乃诱杜宇至山中而囚之。贼臣遂篡杜宇位,并逼龙妹为妻。龙妹不从,亦囚之。杜宇被囚不得出,遂死山中。其魂化鸟,返故宫,绕其妻而飞,曰:“归汶阳!归汶阳!”——汶阳者,汶水之阳,即《蜀王本纪》所谓”望帝治汶山下邑曰郫”。其妻龙妹闻其声,亦悲恸而死,魂亦化鸟,与夫偕去。(见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第189页,上海辞书出版社1985年版)   

②六月飞霜:《太平御览》:“邹衍事燕惠王尽忠,左右谮之王。王系之狱。仰天哭,夏五月为之下霜。”汉王充《论衡·感虚》:“邹衍无罪,见拘于燕,当夏五月,仰天长叹,天为陨霜。”   

  ③东海孝妇:《汉书·于定国传》:东海有孝妇,少寡,亡千,养姑甚谨。姑欲嫁之,终不肯。姑谓邻人曰:“孝妇事我勤苦,哀其亡子守寡。我老,久累丁壮,奈何?”其后,姑自经死。姑女告吏:“妇杀我母。”吏捕孝妇、孝妇辞不杀姑,吏验治,孝妇自诬服。具狱上府,于公以为此妇养姑十余年,以孝闻,必不杀也。大守不听,于公争之,弗能得。乃抱其具狱,哭于府上,因辞疾去。大守竟论杀孝妇。郡中枯旱三年。干宝《搜神记》:自后郡中枯旱,三年不雨。后大守至,于公曰:“孝妇不当死,前大守枉杀之,咎当在此。”太守即时身祭孝妇家,因表其墓。天立雨,岁大熟。长老传云:“孝妇名周青。青将死,车载十文竹竿,以悬五幡、立誓于众曰:‘青若有罪,愿杀,血当顺下;青若枉死,血当逆流。’既行刑已,其血青黄,缘幡竹而上标,又缘幡竹而下云。” 

2.结构主旨

(1)情节结构

课文是全剧的第三折,写窦娥被押赴刑场行刑的悲惨情状,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课文按场面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开头至“只落得两泪涟涟”):是窦蛾被押赴刑场途中诉说冤屈、指斥天地鬼神的场面。   

第二部分(“刽子云”至“负屈衔冤”):是窦娥请求走后街并与婆婆诀别的场面。

第三部分(“刽手做喝科”至结束):是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的场面。

这三部分有张有弛,疏密相间,富有鲜明的艺术节奏。一开幕刽子手摇旗提刀,监斩官厉声吆喝,再配上缓慢沉闷的锣鼓声,舞台一片阴森紧张的氛围。窦娥披枷戴锁登场,呼天抢地的悲诉怒斥,更加重了悲剧气氛。此时作者却宕开一笔,转入第二部分婆媳诀别。窦娥哀怨低回的身世之叹与第一部分高亢激昂的斗争精神形成鲜明的对比,展示了她内心世界的另一面,催人泪下,感人至深。剧情发展明显有一顿,形成一张一弛的戏剧波澜。这一“弛”为下一“张”蓄势,从而转入全剧的高潮。整个情节可谓跌宕多姿,匠心独运,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2)剧本主旨

临刑前窦娥的“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煞])这句唱词,深刻揭露了封建吏冶压迫人民、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腐朽黑暗本质。这句概括性的语句,是主人公认识的结晶,也是剧本的点睛之笔,它一语道破了形成窦娥冤狱的社会根源,表明窦娥的悲剧是社会悲剧。

 

二、感受·鉴赏

1.本色的语言

历来评论家都以“本色”二字概括关汉卿戏曲语言的特色,即语言通俗自然、朴实生动,符合剧中人物的身份和个性,能为展开剧情和刻画人物性格服务。在课文中,指斥天地的场面高亢激越,怨气冲天,紧张急促;诀别婆婆的场面如泣如诉,哀婉凄惨,纡徐低回;三桩誓愿的场面感情如火,激荡如潮,慷慨激昴。这三个场面的描写,以质朴无华而富于韵味的语言,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逐层深入地刻画了人物性格。

课文中的曲词,都不事雕琢,感情真切,精炼优美,浅显而见深邃。例如[快活三]、[鲍老儿]二曲,连用四个“念窦娥”,一写无辜获罪,二写身首异处,三写身世孤苦,四写婆媳情深,寥寥数语,百感交集,哀伤不尽,令人动容,刻画出窦娥与婆婆死别的悲痛心情;[滚绣球]全曲以

,《窦娥冤》备课参考

《《窦娥冤》备课参考》相关文章

tag: 窦娥冤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