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备课参考

《孔雀东南飞》备课参考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756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这里的铺陈是个体纵向的,按年龄顺次而进,“能”学相贯,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所“学”所“能”。从学法上可见刘兰芝受教育的连续性与科学性(渐进);从学养上可知刘兰芝聪 慧好学,多才多艺,教养深厚;从形象塑造上看,这里所显与下文“精妙世无双”、“守节情不移”、“奉事循公姥”相映,辉映出刘兰芝是一个完美的十分值得珍爱的女子;从表达上看,这里所示与后面焦仲卿的求母,太守的重迎正呼应,与焦母的专制反相比。可谓铺陈一点,垫下一片,铺就全篇。

    “青雀白鹄舫,四角龙子幡,婀娜三百万,皆用青丝穿。杂彩三百匹,交广市鲑珍。从人四五百,郁郁登郡门……”

    这里的铺陈是群体横向的。迎亲车马装饰之华贵,礼金之厚重,礼品这珍稀,迎亲队伍之浩大,声势之热闹,气势之非凡,表面上显示的是主人家的高贵富有,实际上侧映的是刘兰芝的身价高贵,当然从中也多少透出当时物产的丰富,工艺的发达,经济和文化的繁荣,婚嫁隆盛的习俗以及官家的奢华等等。这样铺陈不仅仅是叙述故事,更多的是给人以思考与感动。太守家多方托媒,不惜重金,大摆阵势去迎娶一个已婚自遣的女子,为什么?无非是刘兰芝太优秀。既如此,焦母为何无视儿子的抗争执意“驱遣”刘兰芝?答案不仅仅是焦母有眼无珠,更在于揭示封建家长的偏狭、专横与暴戾,这是导致封建时代婚姻悲剧的元凶。刘兰芝越好,这种揭示效果越佳。而刘兰芝的毅然拒嫁异常鲜明地凸显示刘兰芝忠于爱情,贫贱不移,富贵不动的崇高品节,更是令读者由感动上升为敬佩。群体的铺陈,恰似众星拱月,刘兰芝的形象正是在铺陈织起的曲折有致的绵密照应之中光彩夺目。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这一段铺陈,由衣到饰,由分到合,由静到动,极有层次感。在分写中,自下(足)而中(腰)再上(头),由面部(口、耳)到上肢(指),凡体现女性之美的地方都展现了,细微之极。这一切由“事事四五通”引领,排比而下,“精妙世无双”作结,一气相贯,既酣畅淋漓,又见出刘兰芝做事的干练利索。三处设喻更见艺术匠心。喻体就地取材,“纨素”(自纺的洁白绸子),葱根、朱砂(基本生活物品),看起来很是一般。但作者巧于修饰点化。着一“流”字缀起“纨素”,立马有了动态美感,使人想起刘兰芝腰束纨素的带子,光彩像清亮的泉水一样地流动起来,这与她耳朵上戴着的珍珠耳坠相映,既光亮相谐,又意蕴相和:清而不冶,雅而不俗。着一“削”字连起“葱根”,立刻有了绝美的色形,使人想起刘兰芝的手指就像刚削尖的葱根一样,既白嫩又纤细,还香气袭人。着一“含”字衔接“朱丹”,立刻有了鲜亮温润质感,使人想起刘兰芝嘴唇红润,像含着朱砂一般鲜润红亮,透着温馨。衣饰无华贵,清新自精妙。真的敬佩作者将刘兰芝的“精妙”表现得不瘟不火,恰到好处。也可以看出在距今一千八百多年前的汉魏时期,人们对美女的审美标准与今天基本相同。这一段铺陈之妙,不仅仅在淋漓尽致地呈现刘兰芝外形的美,更在于侧显其内在的美。试想,鸡叫就起来,“事事四五通”,这需要多么平静的心态和美好的期待啊!而刘兰芝恰恰 是遭际非同寻常的心理冲击:一方面是丈夫的难舍难分,苦苦恳求;一方面是婆婆的无端指责,蛮横无情;还有自遣后无法面对的母亲与无法容忍的兄长。这三重冲击,使刘兰芝的心中犹如翻江倒海,无力自持。然而,她没有眼泪,没有悲伤,异常平静地坐在了梳妆台前。透过她精心梳妆的异常平静,不难看出她非凡的坚毅与刚强,她那坚不可摧的自尊与自重。支撑她的信念想必是:我没错!我不会屈服!我怎么光彩地来,还怎么光彩地回!如此高远与大气,既照应了她小时的深厚教养,又铺垫了她后来的拒嫁、殉情,是刘兰芝反抗个性最富有特色的表现,也是刘兰芝这个形象最撼人心魄的魅力所在。这段铺陈融合排比,比喻多种呈现方法,将人物的外美内韧,一明一暗,兼现互补,,成为全诗“精妙”的亮点。

    此外,兼融顶真(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互文(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夸张(赍钱三百万,皆用青丝穿)、反复、双关等修辞手法的铺陈,,无不为诗作拓展了表现空间,增强了表达效果。

,《孔雀东南飞》备课参考

《《孔雀东南飞》备课参考》相关文章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