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论中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171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文章自古无凭据,唯愿朱衣暗点头。”这句话大概最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了。问题是什么样的作文最容易引起老师“暗点头”呢?这就需要研究中学生作文的特点。我认为,中学生作文特别是考场作文最大的特点就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同一个话题,所以相互雷同、千人一面的现象是难以避免的。有一年高考作文话题为“圆的想象物”,湖南省竟有八千人把圆想象成太阳,阅卷老师每天都被无数的“太阳”炙烤着,想想都令人丧气。因此,作为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文,首先就要研究怎样避免和别人写得一样,怎样写出自己的个性来。老师最看中的是什么样的文章呢?毫无疑问,他们最希望从千人一面的冷漠中发现一张动人的脸,一副有个性的面孔。这样的面孔给老师的感觉就像躁热的夏天吹来了一阵清爽的风。因此,学生在写作中能否融进更多的个性化因素,是其能否脱颖而出的关键。而所谓的个性化写作就是在写作中丢掉常规的东西,只写对你而言真正有意义的内容,不管是写一个关于自己的还是别人的故事,不管是写一则历史故事还是现实生活的轶事,都应当是你独一无二的东西,你应该运用你的想象力和丰富的细节描写赋予它生命力。

一、         写出独特的思想认识

学生写文章的最大问题是千篇一律,所谓个人的观点也都是人人熟知的空洞的大道理,这其中的主要原因是缺少独立的思考,缺少自己的认识和思想。要避免这一点,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

1、选择新颖的角度

人们对事物的认识都会有不同的角度,而不同的角度会导致认识的深浅不一,文章写出来的效果自然就不一样。无论你说如何深刻的认识了一个事物,若只有一个常规角度,那无疑还是一句空话。其实,所谓创新就是在合理的范围内稍稍偏离一下常规的角度而已。个性化写作最主要的是独具慧眼,在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角度上独辟蹊径,表现出文章的新颖性和创造性来。因此,文章要写得别出心裁,与众不同,就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即能自由思想,敢讲真话。至于其他写作方法都是技术,技术容易学会,而独立的思想、人格、精神很难养成。中学生虽有幼稚一面,但对社会、人生、未来也有他们自己的看法和理解,有时是真知灼见。例如,有一次作文比赛,出题者让学生以“财富”为话题,给出了健康、知识、家庭和金钱四个选项让学生去立意。大部分参赛者都用前三选项来立意,只有一个家境贫寒者把金钱作为自己第一位的财富,言人所不敢言:

 

像我选择金钱,因为我要给父母一幢大房子,让他们停下日夜为生活而奔波的脚步,憩息在这温暖的港湾,安度他的晚年,决不能让他们向邻居的王大妈一样操劳一生,风烛残年仍没有生活的保障。

我选择金钱,因为我想拥有一个大书房。我爱读书,我要在书房里放我喜欢的书:莎士比亚、昆德拉、伍尔芙、曹雪芹、钱钟书……看他们的作品,仿佛听到他们智慧的话语、深深的喟叹,仿佛在和他们做无保留的推心置腹的不设防的交谈……想到此,我的心都醉了……再也不要像现在,只能在书店印蹭书看而遭店员白眼。

 

这位寒门学子对金钱的有着与众不同的刻骨铭心的理解,并敢把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表现出来,没有矫情的人云亦云,这不正是个性化的魅力吗?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使学生在文章中体现出有个人价值的思想来,教师就要鼓励学生敢思、敢想、敢与有批判思维。思想的收敛必然导致精神的禁锢。

2、挖掘足够的深度

我们平时看报纸、读杂志、听讲话,大部分都未留下什么印象,就是因为这些文章、讲话只起到了传递信息的作用,没有自己深入思考生活后得出的闪着思想光辉的认识。而一篇文章或一次活动有了新的思想火花,就如闪电划过长空,给人留下永久的记忆。试想一想,古文名篇之所以能流传而成为经典,除语言美之外,大都因为他们说出了前人没有说出过的新思想。譬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等等。这些语言里藏了深刻的思想和哲理,因而闪耀着智慧和光华。它们之所以流传千古,就是因为这些新思想都是作者对生活认真思考的结果。而我们的学生写文章总是端起作社论的架子,好像自己的文章将登载《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上,下笔不由得庄重起来,写出来的文章很像领导的报告,都是滥俗的大套话。思想含量的稀薄和缺乏新鲜动人的刺激是许多学生作文的弱点。而写作是走自己的思想路线,是促学生自己成为一个独立的思想者。很多时候,“自己的”甚至比“正确的”更重要。人的思想就像降落伞,只有打开才起作用。写文章就是打开自己思想的降落伞。

独立的思想从哪里来呢?从读书中来。语文教学的独特性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作有价值的思考阅读,优秀作品的深刻思想常常隐含在艺术形象中,具有极大的混沌性模糊性。所以对它的理解、阐释必须是多元的,甚至是无穷无尽的,应当常读常新,要给学生带来创新性发现的喜悦。让学生独立思考、成为思想的主体。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从而在生活中有所发现、有所创造。

二、写出独特的审美情趣

中学生写作经常抱怨自己的笔力太差总是抓不住自己要表达的东西。这种窘境既与思想不成熟有关,也与词汇量、表达技巧准备不足有关。这就需要注意语言的密度和精度。

1、增加词语密度

“密度”就是要在有限的文字空间内使有质地的词语要维持足够的密度,包容尽可能多的信息,满足读者对美感要求的分量。许多学生的作文没有曲折成趣的意象,没有新鲜生动的用语,有的甚至常常不用看文章的内容,只要看一看标题,就知道这学生的作文水平了。学生作文在语言上毫无个性的原因是什么?一是没有独特的感悟。因为没有独特的感悟,就觉得世界上的事情就那么几个词。许多感觉太雷同了,仍停留在看到太阳就想到温暖、看到秋天就想到寂寞的古老感觉上,表达的是大众化的感受,没有个人细微的情感。二是掌握的词汇太少。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如清水稀汤似的没几个词语,颠来倒去的几句话,更谈不上什么个性化,使语言的变化组合大打折扣,要想写出跌宕多姿、文采飞扬

www.nx899.com

的文章谈何容易?

汉字的特点告诉我们,恰当的运用雅字对提高学生个性化写作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善用文言词语是语言运用中较高层次能力的表现,有文言词语的融合,语言就会更加雅致、更加浓缩、更加有书卷气。古人形容的“字字珠玉”就是指雅词在文章中的密度大。譬如《我的空中阁楼》,语言精致又意蕴——“山如眉黛”,“雾失楼台”,“一望无际的水面飘过一片风帆”,“辽阔无边的天空掠过一只飞雁”等。有些语句、段落似曾相似,如果仔细琢磨,那里面就有很多文言经典的影子,特别是有些文言词语已经化为一种精神和情感。因此,那些古诗文读得多、学得好的学生,在运用现代汉语时,往往多一份雅致和凝重,少一份苍白和漂浮;多一份精致和轻灵,少一份芜杂和笨拙。

2、描写语言精度

写作就应当要将你要写的对象精确、细致的描写出来。这就需要调动多种感官进行叙写,眼是图景,鼻是气息,舌是味道,耳是声音,手是触觉,脑是幻想。一片好的文章是靠很有功底的语言絮絮叨叨出来的,尤其是考场作文,是语言而非故事吸引阅卷老师的。学生作文语言如何才能有精度?不少语文教师指导学生写作都把重点放在了漂亮的句子上,开篇就是排比句或是工整匀称的诗化句式,认为这就是有文采了。为了文采而文采,结果常常是由于过于齐整,过于匀称,用力的痕迹过重,文采没有显出来,反倒显出稚嫩的学生腔。作文要写好,要有物质性的东西,细节性的材料就是物质基础。某生这样写自己的父亲吃饱了饭躺在沙发上的样子;他吃醉了,眯着双眼,进入了一种无意识的状态。我感到他用一个“醉”字把一个人吃饱饭的状态表现得很到位。但我故意问他:“醉”本是喝酒喝多了,为何你用在吃饭上?怎么不用“饱”字?他解释说:那天父亲吃饭躺着的样子就像喝醉了酒一样,所以就用了这个词。其实,著名作家陈忠实在他的作品中描写一位挨饿的人偶吃一顿大餐之后,也用了“吃醉”这个词。两者在用词的精度上是异曲同工,精彩的细节描写和准确的语言表达,增添了文章飞扬的文采。

有位评论家说过:“作家的意义在于率领读者对置身的日常环境进行美学突围”。一篇文章,即使讲不出独到的见解来,也总该给读者多些新鲜的说法。道理就那么几句,谁说都差不多,只有写好道理与道理之间的过渡地带,才能写出情趣,写出个性来,这恰恰是维持读者阅读兴趣的最润湿的部分,就像砌墙一样缺少砖与砖之间的稀泥,墙既不结实也不美观。淡化做作的痕迹,写得生动亲切点,显出一些天然之态,自然会有一点文采,更会彰显自己的个性。

,论中学生作文的个性化

《论中学生作文的个性化》相关文章

tag: 中学生作文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