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意作品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缝隙

在意作品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缝隙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461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在道德谴责之余,读者是可能会给涓生一些同情的。如果跳出来想,涓生对同居生活的逐渐厌倦也有可以理解之处。在涓生的感觉中,子君在同居之后变得“俗气”和“粗糙”了,“她早已什么书也不看,已不知道人的生活第一着是求生,向着求生的道路,是必须携手同行,或奋身孤往的了,倘使只知道捶着一个人的衣角,那便是虽战士也难于战斗,只得一同灭亡。”也许涓生的表白是有点“推卸责任”,所谓“战士”“战斗”之类,显得有些空泛。但应当看到,和子君比起来,涓生更加不能适应从恋爱的情感高峰降落到平凡甚至琐碎的日常婚姻(同居)生活这一现实,也就是说,子君可以满足“过日子”,但涓生不能。这就是他们的差别。 “爱情必须时时更新,生长,创造”,我们并不否认这是真理,但这话从涓生口中说出,总使人感觉到某种“性别的差异”――男人情感的多变。小说的隐藏叙述者对这一切都不做直接的评判,而是制造某种距离,让细心的读者有些超越,去发现与体味人生的种种情味,这正是《伤逝》艺术的高妙之处。

这篇小说的细读,让我们领略到现代小说在结构、叙事和语言等诸多方面的特色。象鲁迅《伤逝》这样的内涵丰厚的优秀小说,往往给读者留下有许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阅读时只要认真把握其艺术构思的特色,放开思路,总会有自己的发现,有审美的愉悦。

 

上一页  [1] [2] 

,在意作品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缝隙

《在意作品中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缝隙》相关文章

tag: 暂无联系方式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