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李清照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李清照研究述评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958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从总体上看,这些研究的逻辑起点是,南渡是李清照思想发生重大变化的转折点,以此为分界线,可以将李清照的生活及思想经历划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由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十七年研究中,存在着忽略李清照前期词作思想意义的倾向,为纠正这一偏颇,新时期的研究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新的探索。如刘瑞莲在《李清照思想初探》 (《河北师院学报》1985年第4期) 中指出:李清照前期“不但有识,而且有胆。敢于把个人的独特见解大胆地发表出来”。吴东范的《谈李清照词的感情表现》 (《佳木斯师专学报》1991年第4期) 、王汝礼的《谈李清照词前后期的变化》 (《南通师专学报》1993年第3期) 、周皓的《浅析李清照南渡前后词的思想风格》 (《零陵师专学报》1997年第2期) 等文也从肯定的方面对李清照前期思想着墨甚多。

 

李清照的思想变化是否只能以南渡为界?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这一问题也被正式提出来了。如邬晓菁在《李清照词分期新论》 (《宁波师院学报》1996年第4期) 一文中,主张按词作的风格及抒情主人公生活经历的变化进行分期。从这里出发,她将李清照的生活经历分为三个时期:前期下限到赵李结合的建中靖国元年(1101),中期下限到赵明诚逝世的建炎三年(1102—1129),后期下限到李清照去世(1129—1156)。这三个时期的李清照分别为少女时的烂漫,少妇时的幽怨及思念,以及孀妇时的哀伤。其词作与之对应表现出这一变化的历程,视角较为新颖。

 

随着研究的深化,在其思想研究方面,还有人对李清照的“自我意识”和“内心隐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探讨。如文生、英烈在《李清照词的女性自我意识》 (《辽宁师大学报》1990年第6期) 一文中认为,李清照的词“展示了她独特的命运和心灵的历程”,“表现了鲜明的女性自我意识”。刘淑丽在《试论李清照自我意识的觉醒》 (《山西大学学报》1997年第3期) 一文中认为,李清照的作品“可以说是封建社会中知识女性发自内心的对社会的反抗”。张学忠的《论李清照的反传统精神》一文也认为李清照具有封建女性的反传统意识,她的反传统精神“最突出表现在她利用词这种文学形式,从一个女性的角度,大胆坦率地传达出对爱情的真实感受”。新时期关于李清照“内心隐秘”的争论,发端于1989年陈祖美的《对李清照内心隐秘的破译——兼释其青州时期的两首词》 (《江海学刊》1989年第6期) 一文,他认为赵明诚曾纳妾,李清照的内心世界对此耿耿于怀,她的许多词作,都与此有关。陈的观点引起了强烈反响,支持或反驳的文章达数十篇,形成了李清照研究中的一个小高潮。王兆鹏、郭明玉的《李清照“内心隐秘”争鸣述评》 (《文学遗产》2003年第1期) 对此有详细评介,此处不赘。

 

李清照词的风格,也是新时期研究的一个热点,尤其是关于“易安体”的研究备受关注。据不完全的统计,20世纪80年代,探讨易安体内涵的文章大概有40篇左右。如许金榜在《试论“易安体”的主要特点》 (《山东师大学报》1985年第4期) 一文中认为,易安体在语言上“清新自然、生动优美”;在形象上“个性鲜明、遗貌取神”;在风格上“婉转蕴藉、浅近清新”。这三个方面作为易安体的主要特征,贯穿在李清照词的创作之中。唐玲玲则结合李清照的身世对易安体进行了探讨,唐文认为,易安体在内容上“既包含个人身世之感,也有国破家亡之痛”,反映现实生活时“含蓄、曲折”。在艺术意境的创造上,“傥拔秀丽与飘逸豪放的统 一”,“豪放与婉约兼备,这就是易安体的主要特征” (《李清照研究论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第104—116页) 。杨新民在《易安词新论》 (《内蒙古师大学报》1988年第2期) 一文中认为,“新颖独特的情感模式、独出心裁的表达手段、刻意求新的语言,显示了清照特殊的趣味”。高洪奎在《论“易安体”的艺术特征》 (《齐鲁学刊》1989年第5期) 一文中认为,易安体有三个特征,即“意境深曲含蓄”、“音律严谨谐婉”、“语言率直自然”。杨庆存在《“易安体”新论》 (《理论学刊》1990年第6期) 一文中,将易安体的特征归结到五个方面:一为自我形象的艺术化;二为感情模式的独特化;三为艺术风韵的个性化;四为表现手法的新巧化;五为语言锤炼的精美化。司立箫、司立祥在《浅谈“易安体”的衍化》 (《泰安师专学报》1994年第1期) 一文中认为,易安体形成的最重要因素是文学的继承与创新。该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总结:一是李清照借鉴了前人诗词中的意境。如“柔肠一寸愁千缕” (《点绛唇·寂寞深闺》) ,化用了唐代韦庄的《应天长》“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的意境;二是借鉴前人意。“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 ,借用宋初郑文宝《柳枝词》“不管烟波与风雨,载将离恨过江南”之意;三是借鉴前人句式。“寻寻觅觅,冷冷清请,凄凄惨惨戚戚” (《声声慢》) ,源于《尔雅·释训》“殷殷茕茕”一段;四是借鉴前人语句。《念奴娇·萧条庭院》“清露晨流,新桐初引”乃全用《世说新语·赏誉》语。陶尔夫、刘敬圻在《易安体:古代女性文学的高峰及成因》 (《文学遗产》1996年第6期) 一文中认为,易安体的特点是“活泼自然,亲切感人,口语白描,入口即消”。客观地讲,新时期关于易安体的讨论是热烈的,也是富有成效的。这一时期,人们或从李清照的词学理论入手、或从李清照的创作实绩入手、或联系其生活经历、或从文学的继承与发展入手、或从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入手,等等,从各个方面对易安体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揭示易安体审美特征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近二十年李清照研究述评

《近二十年李清照研究述评》相关文章

tag: 李清照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