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谈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例谈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12-20 17:26:02  浏览次数:915次  栏目:教学反思案例

例谈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教学反思是教师在教学实践和教学总结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学反思的根本目的在于改进教学,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学生发展。其次,教学反思的基本出发点是探究和解决课堂教学,因而,教学目标、内容、组织、策略、师生互动等,就成为教学反思的主要对象。课堂是教师实践教育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及时进行课后反思,寻找自己教学中的亮点与漏点、经验与遗憾,进而能提炼亮点、激发智慧,改变教师自己,提高思维质量。

于漪老师在《记一辆纺车》的开课环节,想到学生大多比较喜欢散文,上课伊始便谈话导入:“今天我们学习《记一辆纺车》。昨天请同学们预习了,说说看,你们喜欢这篇课文吗?”谁知这一导入,课堂上像开了锅,出现了与预设的教学情境不吻合的现象,同学们的回答更是超出于老师预设的问题,好多同学说“不喜欢”。教师只好就势询问“不喜欢”的原因,有的说既不像回忆录,又不像说明文,也不是叙事文;有的说既是散文,就应有文采,而这篇读起来“干”。结论是不喜欢。面对课堂的“意外”,于老师就势引导,说明抒情散文与叙事散文的异同,而后者只是第一次接触,对其中美妙处尚不能体会,学后,就会喜欢了,这样,解答了同学们的问题,恰到好处地也可以说非常完美地解决了“意外”,整节课无懈可击。

于漪老师真不愧为语文特级教师,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面对课堂上的一次小意外能力挽狂澜,妙手回春,真可谓“朝雨浥轻尘,青青柳色新”,于无形之中给学生制造了一个矛盾冲突,从而唤起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如果《记一辆纺车》中的“意外”出现在我的课堂,不管课堂调控情况如何,不管课堂教学效果如何,课后我一定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反思:一是反思自己对文本理解是否先入为主,以为学生会喜欢散文,想由此激发兴趣,引入课文,未考虑到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在学生眼中的差异,可见今后备课必备学生;二是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充分估计学生在课堂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出现了意外先听取学生的意见,然后因势利导,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反思自己的教学策略,教师要不断提高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课堂上出现了意外,就要迅速改变策略,灵活应对。

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曾碰到这样的意外。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单从字面看,每位同学都会一定的阅读,一般在学生多读之后,就能理解内容,感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在执教《两个铁球同时着地》一文时,学完课文,我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文中的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马上就有学生抢着回答:“我喜欢伽利略,因为伽利略勇于向权威挑战。”

生二:“我们要向伽利略学习,他有一股执着追求的精神。”

生三:“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我有点失望。”

生四:“是啊,亚里士多德是当时最有名的科学家,而伽利略却用事实证明了他的结论是错误的。”

此刻,我发现孩子们的理解出现了小小的偏颇,马上调控我的教学进程,提示大家:“有谁了解亚里士多德?给大家介绍介绍?”

于是学生开始查阅资料,互相问询,老师也适时补充资料:亚里士多德知识渊博,被誉为古希腊“最博学的人物”,而且是形式逻辑的创始人,在医学、哲学、物理学、美学和心理学等方面都有着杰出贡献。再回到课文中,“这时大家才明白,原来像亚里士多德这样的大哲学家,说的话也不是全都对的。”是为了表示这样的权威应该得到人们的尊重,但不应该盲目迷信。同时,我继续进行拓展,生活中有没有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这样的人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思维又活跃起来了。

课后反思,教师作为课堂的调控者,在课堂教学双边参与的动态进程中,除了要不断捕捉、判断、重组从学生那里涌现出来的各种信息,见机而作、充分利用,还得把信息资源及时纳入课堂临场设计的范畴之中以促进课堂有效生成,从而避免出现 “脱离文本” “拓展失度”等伪生成行为,真正实现“以学定教”课堂教学的弹性优化。作为一名教师,不仅需要课前的精心预设,面对富有价值的生成资源,还应独具慧眼,及时反思,将动态生成资源捕捉并理智纳入课堂临场预设范畴之中,以达到“朝雨”之后“青青柳色新”。

教学是门遗憾的艺术,每次的教学活动没有彩排,都是现场直播。因此反思应成为教师的工作常规。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善于总结,发扬优点,改正缺点,才能不断进步。于漪老师正因为“吾日三省吾身,不断反思成名师”。名师既如此,我辈更亦然。愿我们在反思中不断成长!,例谈教师在反思中成长

《例谈教师在反思中成长》相关文章

tag: 教师   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案例范文大全,教学反思 - 教学反思案例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