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探索与研究

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探索与研究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449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向深入和新课程的即将全面实施,课程评价对素质教育的推进与课程的实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评价的目的功能、评价的目标体系和评价的方式方法等都直接影响着课程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着课程功能的转向与落实。因此,研究和构建一种全新的与素质教育和新课程相适应的评价体系和机制势在必行。

一、现行语文考试评价的形式及其存在的弊端

目前,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的评价方式是以终结性评价为主,即以学生的考试成绩判断其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无论是学校教师还是家长,更多的是以学生的语文考试成绩评判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大小的。把考试成绩作为衡量学生学习优劣的惟一依据的观念由来已久,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只重视反映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如期中考试、期末考试等。这种评价形式存在着许多弊端。因为是以考试成绩为主判断学生学习能力的大小,这使相当多的学生丧失了学习语文的信心和积极性,极大地降低了语文学习的效率。同时也造成课堂教学几乎完全围绕考试内容来进行,机械练习、烦琐分析充斥语文课堂等现象屡见不鲜。只重视对语文知识和语文能力的考查,忽视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综合素质的考查;测试中重视答案的公平性、客观性和惟一性,忽视了学生的选择性和创造性以及答案的开放性和多样性。这种评价观念的出发点是以学科为本位,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观念,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学习策略以及文化意识的评价。

二、改革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必要性及其原则

(一)改革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必要性

我们目前所主要采用的评价方式──终结性评价方式,以考试成绩来评定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教学质量。尽管它有其自身的一些优点,但它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由于这种评价方式是以考试成绩作为最终评判的标准,这无疑过分强化了考试分数的作用,致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和目的就是为了考试和升学。这种学习动机显然不易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也不利于保持其学习兴趣的持久性。相反,一旦学生的成绩不理想,他们便会感到焦虑、自卑和自责,学习的信心也会因此而受到打击。况且目前有些语文测试仍比较注重对语文知识的背诵和记忆,而忽视了语言的运用和交际能力的增强。对于语文教师来说,这种评价制度也挫伤了他们尝试教学改革的积极性,疲于辅导、训练学生应付各种考试,因此成绩也是一把衡量教师教学质量的尺子。总之,传统的评价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也不利于语文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及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此改革现行的语文考试评价势在必行。

(二)改革现行语文考试评价的原则

www.nx899.com

科学性原则。语文考试评价的内容不仅要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还应该包括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展潜能等。评价应包括测试性评价和非测试性评价。即使在测试性评价中也应注意考查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而不应偏重考查基础知识。测试中听、说、读、写所占的比例要合理、适当。

导向性原则。考试评价应有利于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和发展潜能的考查是难以通过测试来实现的,只能通过非测试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来实现的。因此,在考试评价中应当把形成性评价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评价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又要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

多样性原则。评价形式应该多样化,尤其是形成性评价,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有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评价、家长对学生的评价。教师要逐步转变角色,从“考官”的角色逐渐转变为与学生合作来共同完成评价的“合作者”的角色。形成性评价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自主选择能力,让学生有自主选择权,评价内容和评价形式可以让学生自己决定,不必总是由教师统一制定。这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力。

[1] [2] [3]  下一页

,小学语文考试评价的探索与研究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