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研究

朱自清研究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238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23、              任第八中学教务主任,后因与同事的纷争而愤然辞职,去上海中国公学中学部任教,遂与叶绍钧相识订交。由刘延陵带朱自清去拜访叶圣陶,朱自清说:“我见了生人照例说不出话;圣陶似乎也如此。我们只谈了几句关于作品的泛泛的意见,便告辞了。”朱自清对叶圣陶的第一印象是“那朴实的服色和沉默的风度与我平日所想象的苏州少年文人叶圣陶不甚符合。”(朱自清《我所见的叶圣陶》)

24、              10月,中国公学风潮。回浙江一师,后约叶圣陶至。两人合住,常一同游玩。“在校时各据一桌,我只预备功课,他却老是写小说和童话。”

25、              1922年,开始丢却玄言,专崇实际。以后经常有对自己思想的反省。

26、&n

www.nx899.com

bsp;             1923年赴温州任浙江省立第十中学和省立第十师范教员。陈天伦《敬悼朱自清师》:“民国十二年,我在温州中学初二读书,朱先生来教国文,矮矮的,胖胖的,浓眉平额,白皙的四方脸。经常提一个黑色皮包,装满了书,不迟到,不早退。管教严,分数紧,课外另有作业,不能误期,不能敷衍。最初我们对他都无好感,至少觉得他比旁的先生特别噜嗦多事,刻板严厉。……说起他教书的态度和方法,真是亲切而严格,别致而善诱。那个时候,我们读和写,都是文言文。朱先生一上来,就鼓励我们多读多作白话文。‘窗外’、‘书的自叙’……是他出的作文题目,并且要我们自由命题,这在做惯了‘小楼听雨记’、‘说菊’之类的文言文后的我们,得了不秒思想上和文笔上的解放。……由于朱先生这样热心的掖导,那时我对于文艺的兴趣,得未曾有。”朱维之说:“他一到温州,温中(包括中学部和师范部)各年级学生都急着要求他教课,他只得尽可能多担任些钟点,奔波于两部之间。但他不因课多而敷衍,每每拭汗上讲台,发下许多讲义,认真讲解。我们坐在讲台下面,望着他那丰满而凸出的脑袋,听他流水般滔滔不绝的声调,大有高山仰止之慨。”“佩弦先生擎了新文艺的火炬到温州(永嘉),使那里的新文学运动,顿放光明。当地刊物、日报副刊上的文学作品骤增,这显然是受他的影响。”(《佩弦先生在温州》,转引自季镇淮《朱自清先生年谱》)

27、              马星野说:“朱自清在温州十中教书时,我是十四岁的学生,他鼓励我多写,要我在课外多读些文学方面的书,他那时写作很多,当他在接到稿费的时候,总不忘记买几本书给我共同欣赏。这一年间,他的《毁灭》、《笑的历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发表,每次我都分享到快乐和荣耀。”(《我与朱自清先生——〈朱自清研究〉序》。

28、              金溟若说:“我追随先生半年,慢慢地知道运用中国文字。我写出了第一篇用中国文字写成的散文,题为《孤人杂记》。先生看了,居然很欣赏,把它寄给了《时事新报》的《学灯》上发表,并为我取了‘溟若’两字,作为笔名。这是我的第一篇散文。后来又写了一篇《我来自东》,先生也要了去,刊在《我们的七月》上。”(《怀念朱自清先生》,台湾《传记文学》第五卷第五期)

29、              《笑的历史》以武钟谦为原型,用第一人称述说了“我”在旧式家庭中由爱笑到不敢笑到不愿笑以至于厌恶笑的情感历程,揭露了旧家庭对人性的束缚和扭曲。但朱自清后来自称该作“只是庸俗主义的东西,材料拥挤,像一个大肚皮的掌柜。”

30、              1924年,《温州的踪迹》之《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绿》。P48有背景介绍。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页

,朱自清研究

《朱自清研究》相关文章

tag: 朱自清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