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文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12-20 17:47:04  浏览次数:319次  栏目:语文教学反思

 

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所强调第二飞跃(即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重要性,对于文学教育是有指导意义的。文学作品的主体是形象化的语言,它具有启发、诱导读者(特别是熟谙作品创作规律的读者)由形象感知到理性抽象的功能,正所谓“作者言其事,读者会于心”。因此,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完成认识上的第二飞跃。这一步意义重大,实施亦有难度,教师要耐心的、郑重的向学生传授学习方法和思想方法,并用各种手段验核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感知是否到位。这一步要搞得细一点,马虎不得。

 

例如:在学习《孔乙己》时,学生比较容易感知的内容是孔乙己形貌举止和他那可怜可悲的命运,他们的欣赏视点大多停留在孔乙己、丁举人身上。如果教师的指导也止于兹,学生的理性认识是很难深化很难到位的。一问起鲁迅写《孔乙己》的目的,许多学生只认为是“批判旧教育制度的罪恶”,这种肤浅片面的结论,说明他们没有完全感知“情节”没有真正进入理性思考阶段(也许是不假思索的重复别人的结论)。但是当我们拓展了阅读视野,注视并认真思考“短衣帮”的行为时,是能够有惊奇的发现的:鲁迅将重大的社会问题蕴涵在这些只能“站着喝酒”的劳动者身上——他们是被压迫者,但对同样受着社会黑暗势力压迫的孔乙己(作者用“站着喝酒”这一文学信息符号为孔乙己的社会地位作了“定位”)却毫无同情之心;“短衣帮”和“长衫客”一同把孔乙己当作开心的玩物,没有一位“短衣帮”者声讨私设公堂拷打孔乙己的丁举人或救助被打折了腿的孔乙己——一个畸形的社会,一个人情凉薄让人哀极无泪的社会正是由这似乎轻微的“情节”透析出来的。倘若对此有所忽略或滞留在“艺术形象”的“可视”阶段,是不可能准确把握作品思想内容的,文学教育的收效又岂只是甚微呢!但是,只要我们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指导文学教育,片面的认识、谬误的结论、生硬的“思想”灌输等等有悖于文学教育宗旨的怪异现象终会在我们的课堂上绝迹的,学生在文学教育中的收益也就不仅限于文学方面了。

 

以上几项内容,相互联系,它们是文学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元件,但不等同整个内容系统。这些内容在中学语文课中是能够完成的,因为其中每一项内容都与语文知识教学相关相连,都根植在教材的沃土上,这些属于语文学科自身的内容在教学中是不容舍弃或遗漏的。

 

    我想用这样几句话作为这篇文字的结尾:必须正确认识文学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文学教育应当承担提高学生文学素养、道德水平和促进智能发展的任务。文学教育的内容必须清晰,便于操作、落实。开展文学教育的理论研究、方法研究是改革与发展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应动员广大语文教师和语文工作者关心、参与。

上一页  [1] [2] [3] [4] [5] 

,文学教育的基本内容

《文学教育的基本内容》相关文章

tag: 文学   语文教学反思,语文教学反思范文,教学反思案例,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Copyright © 能学网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1 2 3 4 a b c 5 6 7 8